风热、风湿、血虚、有痰。大法用苍术、南星、芎、归、白芷、酒芩。在上者,加羌活、威灵仙、桂枝;在下者,加牛膝、防己、木通、黄柏。血虚者,多用芎、归,佐以桃仁、红花;风湿,苍、白术之类,佐以竹沥、姜汁行气药;风热,羌活、防风之类,佐以行气药。痰,以二陈加南星之类。薄、桂治痛风,乃无味而薄者,烛此能横行手臂,引领南星、苍术等至痛处。下行用炒柏,引领南星、苍术等治。
治上中下痛风方∶南星(二两姜制) 台芎(一两)白芷(五钱) 桃仁(五钱) 神曲(三钱) 桂枝(三钱,横行手臂) 汉防己(五钱,下行) 草龙胆(五钱,下行) 苍术(米泔水浸一宿炒,二两) 黄柏(酒炒一两) 红花(酒洗一钱) 羌活(三钱,走通身骨节,一作三两) 威灵仙(酒洗去芦三钱,上行) 上末之,曲糊丸,食前汤下百粒。
张子原气血两虚,有痰便浊,阴火痛风方∶人参(一两) 白术(二两) 熟地黄(二两) 山药(一两)海石(好者一两) 川黄柏(炒黑色二两) 锁阳(五钱) 南星(一两) 败龟板(酒炙二两) 干姜(烧灰五钱,取其不走) 上为末,粥丸服之。
痛风方∶糯米一盏,黄踯躅根一把,黑豆半盏,上件用酒水各一碗煮,徐徐服之。大吐大泻,一服住,便能行动。控涎丹治一身及胁走痛,痰挟死血加桃仁泥丸。
痰带湿热者,先以舟车丸,或导水神芎丸下,后服趁痛散,入方∶乳香、没药、桃仁、红花、当归、地黄、酒炒五灵脂、酒浸牛膝、羌活、香附、便浸生甘草,痰热加酒芩、酒柏,上为末,酒调二钱。二妙散治筋骨疼痛,因热因湿者,有气加气药,血虚加补血药,痛甚者须以生姜、自然汁,热辣服之,黄柏炒,苍术炒,制去皮为末,生姜研入汤,上二味煎沸服,二物皆有雄壮之气,表实者少酒佐之。
龙虎丹治走注疼痛,或麻木不遂,或半身痛∶苍术(一两)白芷(一两) 草乌(一两,三味共为粗末,水拌湿,盒器内发热过,再入后药) 乳香(二钱) 没药(二钱)当归(五钱) 牛膝(五钱) 上俱作末,酒糊丸,如弹子大,温酒化下。
八珍丸治一切痛风,香港脚头风∶乳香(三钱) 没药(三钱) 代赭石(三钱) 穿山甲(三钱生用) 川乌(一两,不去皮尖生用) 草乌(五钱,不去皮尖生用) 羌活(五钱) 全蝎(二十一个,头尾全者) 上末之,醋糊丸,桐子大,每服十一丸。
治痛风走注痛∶黄柏(二钱酒炒) 苍术(二钱酒炒) 上作一服煎就,调威灵仙末为君,羊角灰为臣,苍耳为佐,芥子为使,用姜一片,入药末一钱,擂细,以前药再温服。
饮酒湿疼痛风∶黄柏(酒炒五分) 威灵仙末(酒炒五分)苍术(二钱炒) 陈皮(一钱) 芍药(一钱) 甘草(三钱) 羌活(二钱) 上为末服。痢后脚软,骨疼或膝肿者,此亡阴也,宜芎、归、地黄等补药治之。气虚加参、 ∶挟风湿加羌、防、白术之类。若作风治反燥其阴。
气实表实骨节痛方∶滑石(六钱) 甘草(一钱) 香附(三钱) 片芩(三钱) 上为末,姜汁糊为丸。
治食积肩腿痛∶酒板(一两) 酒霄叶(五钱) 香附(五钱) 辣芥子 凌柏花酒糊丸,四物加陈皮甘草汤下。
治肢节肿痛,痛属火,肿属湿,此湿热为病,兼之外受风寒而发动于经络之中,湿热流注肢节之间而无已也∶苍术(五分) 麻黄(一钱去根节) 防风(五分) 荆芥穗(五分) 羌活(五分) 独活(五分) 白芷(五分) 归须(三分) 赤芍药(一钱) 威灵仙(五分) 片芩(五分) 枳实(五分) 桔梗(五分) 葛根(五分) 川芍(五分) 甘草(三分) 升麻(三分) 上煎服。病在下,加酒炒黄柏,妇人加酒红花,肿多加槟榔、大腹皮、泽泻,食前服。更加没药一钱尤妙,定痛故也。
通身疼痛或风湿∶葳灵仙(一钱) 赤芍药(一钱) 麻黄(去节一钱) 羌活 独活 归须 芎 防风 白芷 木香(以上各一钱半)苍术(一钱) 桃仁(七个) 甘草(三分) 上煎服。肢节烦疼,肩背沉重,胸膈不利,及遍身疼痛,下注于足胫肿痛,当归拈痛汤。
一男子年三十六,业农而贫,秋深忽浑身发热,两臂膊及腕,两足及胯皆痛如锻,日轻夜重。医加风药则愈痛,血药则不效,以待死而已,两手脉皆涩而数,右甚于左,其饮食如平日,因痛而形瘦如削。用苍术(一钱半) 生附(一片) 生甘草(二钱) 麻黄(五分) 桃仁(九个研) 酒黄柏(一钱半) 上作一帖煎,入姜汁些少,令辣,服至四帖后去附子,加牛膝一钱重,八帖后气上喘促,不得睡,痛却减意,其血虚必服麻黄过剂,阳虚祛发动而上奔,当补血而镇之,遂以四物汤减芎加人参五钱、五味子十二粒,以其味酸,收敛逆上之气,作一帖服,至二帖喘定而安。后三日脉之数减大半,涩如旧,问其痛,则曰不减,然呻吟之声却无,察其气似无力,自谓不弱,遂以四物汤加牛膝、白术、人参、桃仁、陈皮、甘草、槟榔、生姜三片,煎服至五十帖而安复。因举重痛复作,饮食亦少,亦以此药加黄 三钱,又十帖方全愈。大率痛风,因血受热。
一老人性急作劳,两腿痛甚;一妇性急味浓,病痛风数月;一少年患痢,服涩药,效致痛风(俱见《医要》),
一人足跟痛,有痰,有血热,治用四物汤加黄柏、知母、牛膝之类。身虚痒痛四物加黄芩煎,调萍末服。凡治痛风,分在上、在下者治。因于风者,小续命汤极验;因于湿者,苍术、白术之类,佐以行气药;因于痰者,二陈汤加减用之。诸痒为虚,盖血不荣肌腠,所以痒也。当以滋补药,以养阴血,血和肌腠,痒自不作矣。
- 高刻丹溪治法心要原序
- 重印丹溪治法心要序
- 卷一
- 中风(第一)
- 癞风(第二)
- 伤寒(第三)
- 内伤(第四)
- 暑(第五)
- 注夏(第六)
- 暑风(第七)
- 胃风(第八)
- 湿(第九)
- 火(第十)
- 郁(第十一)
- 伤风(第十二)
- 时病(第十三)
- 斑疹(第十四)
- 大头天行病(第十五)
- 冬温为病(第十六)
- 疟(第十七)
- 咳嗽(第十八)
- 卷二
- 痰(第十九)
- 喘(第二十)
- 哮(第二十一)
- 泄泻(第二十二)
- 霍乱(第二十三)
- 痢(第二十四)
- 呕吐哕(第二十五)
- 恶心(第二十六)
- 卷三
- 翻胃(第二十七)
- 疸(第二十八)
- 消渴(第二十九)
- 水肿(第三十)
- 臌胀(第三十一)
- 自汗(第三十二)
- 盗汗(第三十三)
- 吃逆(第三十四)
- 头风(第三十五)
- 头痛(第三十六)
- 头眩(第三十七)
- 眩运(第三十八)
- 头重(第三十九)
- 头面肿(第四十)
- 眉棱骨痛(第四十一)
- 心痛(第四十二)
- 腰痛(第四十三)
- 卷四
- 胁痛(第四十四)
- 腹痛(第四十五)
- 脾胃不调(第四十六)
- 背项痛(第四十七)
- 臂痛(第四十八)
- 痛风(第四十九、痒附)
- 伤食(第五十)
- 痞(第五十一)
- 嗳气(第五十二)
- 吞酸(第五十三)
- 嘈杂(第五十四)
- 劳瘵(第五十五)
- 诸虚(第五十六)
- 寒热(第五十七)
- 卷五
- 咳血(第五十八)
- 吐血(第五十九)
- 咯血(第六十)
- 衄血(第六十一)
- 溺血(第六十二)
- 下血(第六十三)
- 肠风(第六十四)
- 痔漏(第六十五)
- 梦遗(第六十六)
- 精滑(第六十七)
- 浊(第六十八)
- 淋(第六十九)
- 小便不禁(第七十)
- 小便不通(第七十一)
- 大便秘结(第七十二)
- 关格(第七十三)
- 痫证(第七十四)
- 健忘(第七十五)
- 怔忡(第七十六)
- 惊悸(第七十七)
- 烦躁(第七十八)
- 心病(第七十九)
- 块(一名积瘕第八十)
- 茶癖(第八十一)
- 疝(第八十二)
- 耳(第八十三)
- 鼻(第八十四)
- 脚气(第八十五)
- 卷六
- 痿(第八十六)
- (第八十七)
- 手足心热(第八十八)
- 手足麻木(第八十九)
- 厥(第九十)
- 诸目疾(第九十一)
- 口疮(第九十二)
- 骨(第九十三)
- 咽喉(第九十四)
- 天泡疮(第九十五)
- 齿痛(第九十六)
- 脱肛(第九十七)
- 瘿气(第九十八)
- 吐虫(第九十九)
- 肺痈(第一百)
- 肠痈(第一百一)
- 乳痈(第一百二)
- 骑马痈(第一百三)
- 附骨痈(第一百四)
- 肿毒(第一百五)
- 结核(第一百六)
- 瘰(第一百七)
- 破伤风(第一百八)
- HT疮(第一百九)
- 扑损疮(第一百十)
- 杖疮(第一百十一)
- 短朵(第一百十二)
- 冻疮(第一百十三)
- 下疳疮(第一百十四)
- 汤火疮(第一百十五)
- 金疮(第一百十六)
- 风狗咬(第一百十七)
- 疮癣(第一百十八)
- 虫毒(第一百十九)
- 中毒(第一百二十)
- 胡气(第一百二十一)
- 卷七·妇人科
- 经病(第一)
- 胎孕(第二)
- 产后(第三)
- 血气为病(第四)
- 崩漏(第五)
- 淋涩(第六)
- 转胞(第七)
- 带下赤白(第八)
- 子嗣(第九)
- 断胎法(第十)
- 妇人杂病(第十一)
- 卷八·小儿科
- 初生(第一)
- 急慢惊风(第二)
- 疳病(第三)
- 痘疹(第四)
- 吐泻(第五)
- 痢(第六)
- 诸虫(第七)
- 腹胀痛(第八)
- 诸积(第九)
- 风痰喘嗽(第十)
- 痫狂(第十一)
- 夜啼(第十二)
- 口糜(第十三)
- 口噤(第十四)
- 中风(第十五)
- 历节风(第十六)
- 赤游丹毒(第十七)
- 身体痿痹(第十八)
- 身热(第十九)
- 解颅(第二十)
- 小儿杂病(第二十一)
- 断乳方(第二十二)
- 杂方(第二十三)
- 附∶医案拾遗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