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不通(第七十一)

《丹溪治法心要》 朱震亨 565字

气虚、血虚、实热、有痰,吐之以提其气,气升则水自降下,盖气承载其水也。气虚,人参、黄 、升麻等,先服后吐,或参、 药中,探吐之;血虚,四物汤先服后吐,芎归汤亦可探吐;痰多者,二陈汤加木通、香附探吐;实热者,当利。

一妇人脾疼后,患大小便不通,此是痰隔中焦,气聚下焦,用二陈汤加木通,初服,渣煎服探吐。气壮实热之人八正散,大便动,小便自通。小便因热郁不通,赤茯苓、黄芩、泽泻、车前子、麦门冬、桂、滑石、木通、草梢。气虚痛者,加木香、黄 ;淋痛者,加黄柏、生地黄,夏月调益元散。痰隔中焦,二陈汤煎大碗顿服,调其真气而吐之。否则用沙糖汤,调牵牛头末二钱服之。伤寒后,脱阳而小便不通,茴香调生姜自然汁敷小腹上,服益志茴香丸,并益元散服之。

一人燥热伤下焦,致小便不利,当养阴,当归、地黄、知母、黄柏、牛膝、茯苓、生甘草、白术、陈皮之类。

一妇人年五十,患小便涩,与八正散,则小腹转急胀不通,身如芒刺,余以所感霖淫雨湿,邪在上表,因用苍术为君,附子佐之发其表,一服即汗,小便实时便通。

一男子年八十,患小便短涩,因服分利药太过,遂致闭塞,涓滴不出。余以饮食太过伤胃,其气陷于下焦,用补中益气汤,一服小便即通,因先服多利药损其肾气,遂至通后遗溺,一夜不止息,补其肾然后已。有热宜清;有湿宜燥;有气结于下宜升。有隔二隔三之治。如因肺燥不能生水,则清肺金,此隔二;如不因肺燥,但膀胱有热,则直泻膀胱火,此正治;如因脾湿不运,精气不升,故肺不能生水,则当燥脾,此隔三也。清肺用车前子、茯苓之类;泻膀胱用黄柏、知母之类;健脾燥脾用苍术、白术之类。又诸法治不通,则用吐法,盖气承载其水耳吐之则气升,气升则水降。

目录
设置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