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热、湿痰、血虚、气虚。专主养肺气,养血清金,不可作风治。湿热,东垣健步丸,加芩、柏、苍术。
健步丸方∶羌活 柴胡(以上各五钱) 滑石(五钱炒) 甘草(炙五钱) 天花粉(酒洗五钱) 防风(二两)泽泻(三钱) 防己(酒洗一钱) 川乌(一钱) 苦参(酒炒一钱) 肉桂(半钱) 上末之,酒糊丸,每服七十丸,空心煎,愈风汤下。
湿痰,二陈加苍术、白术、芩、柏、姜汁、竹沥。血虚,四物加芩、柏、苍,下补阴丸。气虚,四君子加芩、柏、苍术之类。亦有死血者,亦有食积妨碍不得降者,大率属热,用参、术、四物、黄柏之类。壮人痿,凉膈散;老人并虚人痿,八味丸。一村夫背伛偻而足挛(见《医要》)。《素问》)痿有五等,诸痿皆起于肺,热入五脏,散为诸症,大抵只宜补养。若以外感风邪治之,宁免虚虚实实之祸乎?或问治痿之法,取阳明一经何也?先生曰∶诸痿生于肺热,只此一句便见治法大意,经曰∶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以此,因就生克言补泻,而大经大法不外于此。盖东方木,肝也;西方金,肺也;南方火,心也;北方水,肾也。五行之中,惟火有二,肾虽有两,水居其一,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故经曰∶一水不胜二火,理之必然。金,体燥而居上,主气,畏火者也;土,性湿而居中,主四肢,畏木者也。火性炎上,若嗜欲无节则水失所养,火寡于畏而侮所胜,肺金得火邪而热矣;木性刚急,肺受邪热,则金失所养,木寡于畏而侮脾土,得木邪而伤矣。肺热则不能管摄一身,脾热则四肢不为用,而诸痿之病作矣。泻南方肺金清,而东方不实,何脾伤之有?补北方则心火降,而西方不虚,何肺伤之有?故阳明实,则宗筋润,能束骨而利机关矣。
治痿之法无出于此。络氏亦曰∶风火相炽,当滋肾水。东垣取黄柏为君,黄 等补药为辅佐,而无一定之方。有兼痰积者,有湿多者,有热多者,有湿热相半者,有挟寒(一作气)者,临病制方。其善于治痿乎,虽然药中肯綮矣,若将理失宜,圣医不治也。夭产作阳,浓味发热,先哲格言。但患痿之人,若不淡泊食味,吾知其必不安全也。大补丸去肾经火,燥下焦湿,治筋骨软。如气虚用补气药下,血虚补血药下,并不单用。补肾丸、虎潜丸皆治痿,服法与大补丸同。黄柏、苍术治痿之要药也。
一人阳痿∶知母 黄柏(以上各炒一两) 枸杞(一两)牛膝(酒浸一两) 杜仲(姜炒一两) 人参(一两) 山药(一两) 龟板 虎骨(以上炙一两) 续断(酒洗一两)锁阳(二两) 当归(二两) 菟丝子 五味子 陈皮(以上各五钱) 白术(一两) 一方有苁蓉二两,去白术、陈皮上末之,糊丸。
一人年二十余,前阴玉茎挺长肿而痿,皮塌常润,磨股不能行,两胁气上,手足倦弱。先以小柴胡大剂,加黄连行其湿热,次略与黄柏降其逆上之气,其肿收减及半,但茎中有一块硬未消,遂以青皮一味为君,少加散气(一作散风)之剂,未服,外以丝瓜汁调五倍末,敷之而愈。
- 高刻丹溪治法心要原序
- 重印丹溪治法心要序
- 卷一
- 中风(第一)
- 癞风(第二)
- 伤寒(第三)
- 内伤(第四)
- 暑(第五)
- 注夏(第六)
- 暑风(第七)
- 胃风(第八)
- 湿(第九)
- 火(第十)
- 郁(第十一)
- 伤风(第十二)
- 时病(第十三)
- 斑疹(第十四)
- 大头天行病(第十五)
- 冬温为病(第十六)
- 疟(第十七)
- 咳嗽(第十八)
- 卷二
- 痰(第十九)
- 喘(第二十)
- 哮(第二十一)
- 泄泻(第二十二)
- 霍乱(第二十三)
- 痢(第二十四)
- 呕吐哕(第二十五)
- 恶心(第二十六)
- 卷三
- 翻胃(第二十七)
- 疸(第二十八)
- 消渴(第二十九)
- 水肿(第三十)
- 臌胀(第三十一)
- 自汗(第三十二)
- 盗汗(第三十三)
- 吃逆(第三十四)
- 头风(第三十五)
- 头痛(第三十六)
- 头眩(第三十七)
- 眩运(第三十八)
- 头重(第三十九)
- 头面肿(第四十)
- 眉棱骨痛(第四十一)
- 心痛(第四十二)
- 腰痛(第四十三)
- 卷四
- 胁痛(第四十四)
- 腹痛(第四十五)
- 脾胃不调(第四十六)
- 背项痛(第四十七)
- 臂痛(第四十八)
- 痛风(第四十九、痒附)
- 伤食(第五十)
- 痞(第五十一)
- 嗳气(第五十二)
- 吞酸(第五十三)
- 嘈杂(第五十四)
- 劳瘵(第五十五)
- 诸虚(第五十六)
- 寒热(第五十七)
- 卷五
- 咳血(第五十八)
- 吐血(第五十九)
- 咯血(第六十)
- 衄血(第六十一)
- 溺血(第六十二)
- 下血(第六十三)
- 肠风(第六十四)
- 痔漏(第六十五)
- 梦遗(第六十六)
- 精滑(第六十七)
- 浊(第六十八)
- 淋(第六十九)
- 小便不禁(第七十)
- 小便不通(第七十一)
- 大便秘结(第七十二)
- 关格(第七十三)
- 痫证(第七十四)
- 健忘(第七十五)
- 怔忡(第七十六)
- 惊悸(第七十七)
- 烦躁(第七十八)
- 心病(第七十九)
- 块(一名积瘕第八十)
- 茶癖(第八十一)
- 疝(第八十二)
- 耳(第八十三)
- 鼻(第八十四)
- 脚气(第八十五)
- 卷六
- 痿(第八十六)
- (第八十七)
- 手足心热(第八十八)
- 手足麻木(第八十九)
- 厥(第九十)
- 诸目疾(第九十一)
- 口疮(第九十二)
- 骨(第九十三)
- 咽喉(第九十四)
- 天泡疮(第九十五)
- 齿痛(第九十六)
- 脱肛(第九十七)
- 瘿气(第九十八)
- 吐虫(第九十九)
- 肺痈(第一百)
- 肠痈(第一百一)
- 乳痈(第一百二)
- 骑马痈(第一百三)
- 附骨痈(第一百四)
- 肿毒(第一百五)
- 结核(第一百六)
- 瘰(第一百七)
- 破伤风(第一百八)
- HT疮(第一百九)
- 扑损疮(第一百十)
- 杖疮(第一百十一)
- 短朵(第一百十二)
- 冻疮(第一百十三)
- 下疳疮(第一百十四)
- 汤火疮(第一百十五)
- 金疮(第一百十六)
- 风狗咬(第一百十七)
- 疮癣(第一百十八)
- 虫毒(第一百十九)
- 中毒(第一百二十)
- 胡气(第一百二十一)
- 卷七·妇人科
- 经病(第一)
- 胎孕(第二)
- 产后(第三)
- 血气为病(第四)
- 崩漏(第五)
- 淋涩(第六)
- 转胞(第七)
- 带下赤白(第八)
- 子嗣(第九)
- 断胎法(第十)
- 妇人杂病(第十一)
- 卷八·小儿科
- 初生(第一)
- 急慢惊风(第二)
- 疳病(第三)
- 痘疹(第四)
- 吐泻(第五)
- 痢(第六)
- 诸虫(第七)
- 腹胀痛(第八)
- 诸积(第九)
- 风痰喘嗽(第十)
- 痫狂(第十一)
- 夜啼(第十二)
- 口糜(第十三)
- 口噤(第十四)
- 中风(第十五)
- 历节风(第十六)
- 赤游丹毒(第十七)
- 身体痿痹(第十八)
- 身热(第十九)
- 解颅(第二十)
- 小儿杂病(第二十一)
- 断乳方(第二十二)
- 杂方(第二十三)
- 附∶医案拾遗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