块,在中为痰饮;在右为食积;在左为死血。气不能作块,成聚块乃有形之物。痰与食积、死血,用药醋煮海石、醋煮三棱、醋煮蓬术、桃仁、红花、五灵脂、香附,石碱为丸,白术汤下。一本有针沙。瓦龙子能消血块、亦有痰。凡治块,降火消食积,积即痰也。行死血块去,必用大补。咸治痰积,有块用之,洗涤垢腻。
一方治一切积聚 瘕,用蜀葵根煎汤去粗,再煎人参、白术、陈皮、青皮、甘草梢、牛膝成汤,入细研桃仁少许及玄明粉,热饮之,二服可见积块下。病重者,补接之后,加减再行法。大法,咸以软之,削以消之,行气开痰为要。
一方贴积聚块,大黄二两,一本一两,朴硝一两各为末,用大蒜捣和成膏,贴之,后干用醋调,再贴。块在皮里膜外,须补气药兼香附开之,兼二陈。
妇人死血、食积、痰饮成块,或在两胁,动作腹鸣、嘈杂、眩晕、身热,时发时止∶黄连(一两,半两用吴茱萸同炒,半两用益智炒,去二药只用连) 山栀(半两炒) 台芎(半两炒) 香附(一两或作半两,童便浸) 萝卜子(一两半炒) 山楂肉(一两) 三棱(五钱) 蓬术(半两醋煮) 桃仁(半两,留尖去皮) 青皮(半两,或作麦皮曲半两) 上为末,蒸饼丸。
一方有神曲五钱,白芥子一两半,瓦龙子一两醋 。凡积病下亦不退,当用消积药融化,开则消。
治胁痛有块∶龙荟丸(二钱半) 片姜黄(半两)桃仁(半两) 上末之,蜜丸。
又方,龙荟丸和白鸽粪,能大消食积。或入保和丸治块,看在何部分。诸块虚中,块攻胀,无可奈何,不可用攻战之药,四君子汤加半夏、陈皮,作大剂服之,候元气平复,却用攻药。
治痞块,木鳖,一云壳二十一个,用 猪腰子批开煨熟,捣烂,入黄连末三钱,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腹中脐下气作痛∶木香 槟榔 三棱 莪术 青皮(各半两) 木通(半两) 黄连(炒半两) 陈皮(半两)缩砂 红豆(各三钱) 香附(一两)。
血分肝经块痛,末子药服亦好,丸子尤好∶当归(半两) 红花(炒一钱)桃仁(二十个去皮尖) 玄胡索(擂半两) 赤芍药(半两) 没药(三钱) 干漆(半两炒烟尽) 或大便燥,加熟大黄。凡人上、中、下有块,是痰,问其平日好食何物,以相制之药消之,吐后用药。
一人心胸痰满如一块,攻塞不开∶白术(一两) 南星 贝母 神曲 山楂 姜黄 陈皮 茯苓(以上各五钱) 山栀(半两) 香附(一两) 萝卜子 皂角刺(以上各三钱) 上末之,姜饼丸。
一人小腹块∶栝蒌 贝母 黄芩 南星 白术(各一两,以上一作各半两) 香附(醋煮一两) 熟地黄 当归 玄胡索 桃仁(以上各五钱) 三棱 蓬术(以上醋煮各五钱) 上末之,曲丸。千金硝石丸磨块,三圣膏贴块(俱效)。尝记先生治
一妇人小腹中块,其脉涩,服攻药后脉见大,以四物汤倍白术、陈皮、甘草为佐使,脉充实,间与硝石丸,两月块消尽。
一人年六十,素好酒,因行暑中得疾,冷膝上,上脘有块,如掌牵引,胁痛不得眠,饮食减,不渴,已自服生料五积散三帖,六脉俱沉涩而小,按之不为弱,皆数,右甚,大便如常,小便赤,遂用大承气汤减大黄之半而熟炒,加黄连、芍药、川芎、干葛、甘草作汤,栝蒌仁、半夏、黄连、贝母为丸,至十二帖,足冷退,块减半,遂止药,至半月病悉除。积聚当分阴阳,积者,其发有根,其痛有常处,脉结伏;聚者,其发无根,其痛无常处,脉浮结,由阴阳不和,脏腑虚弱,四气、七情失常所致也。
- 高刻丹溪治法心要原序
- 重印丹溪治法心要序
- 卷一
- 中风(第一)
- 癞风(第二)
- 伤寒(第三)
- 内伤(第四)
- 暑(第五)
- 注夏(第六)
- 暑风(第七)
- 胃风(第八)
- 湿(第九)
- 火(第十)
- 郁(第十一)
- 伤风(第十二)
- 时病(第十三)
- 斑疹(第十四)
- 大头天行病(第十五)
- 冬温为病(第十六)
- 疟(第十七)
- 咳嗽(第十八)
- 卷二
- 痰(第十九)
- 喘(第二十)
- 哮(第二十一)
- 泄泻(第二十二)
- 霍乱(第二十三)
- 痢(第二十四)
- 呕吐哕(第二十五)
- 恶心(第二十六)
- 卷三
- 翻胃(第二十七)
- 疸(第二十八)
- 消渴(第二十九)
- 水肿(第三十)
- 臌胀(第三十一)
- 自汗(第三十二)
- 盗汗(第三十三)
- 吃逆(第三十四)
- 头风(第三十五)
- 头痛(第三十六)
- 头眩(第三十七)
- 眩运(第三十八)
- 头重(第三十九)
- 头面肿(第四十)
- 眉棱骨痛(第四十一)
- 心痛(第四十二)
- 腰痛(第四十三)
- 卷四
- 胁痛(第四十四)
- 腹痛(第四十五)
- 脾胃不调(第四十六)
- 背项痛(第四十七)
- 臂痛(第四十八)
- 痛风(第四十九、痒附)
- 伤食(第五十)
- 痞(第五十一)
- 嗳气(第五十二)
- 吞酸(第五十三)
- 嘈杂(第五十四)
- 劳瘵(第五十五)
- 诸虚(第五十六)
- 寒热(第五十七)
- 卷五
- 咳血(第五十八)
- 吐血(第五十九)
- 咯血(第六十)
- 衄血(第六十一)
- 溺血(第六十二)
- 下血(第六十三)
- 肠风(第六十四)
- 痔漏(第六十五)
- 梦遗(第六十六)
- 精滑(第六十七)
- 浊(第六十八)
- 淋(第六十九)
- 小便不禁(第七十)
- 小便不通(第七十一)
- 大便秘结(第七十二)
- 关格(第七十三)
- 痫证(第七十四)
- 健忘(第七十五)
- 怔忡(第七十六)
- 惊悸(第七十七)
- 烦躁(第七十八)
- 心病(第七十九)
- 块(一名积瘕第八十)
- 茶癖(第八十一)
- 疝(第八十二)
- 耳(第八十三)
- 鼻(第八十四)
- 脚气(第八十五)
- 卷六
- 痿(第八十六)
- (第八十七)
- 手足心热(第八十八)
- 手足麻木(第八十九)
- 厥(第九十)
- 诸目疾(第九十一)
- 口疮(第九十二)
- 骨(第九十三)
- 咽喉(第九十四)
- 天泡疮(第九十五)
- 齿痛(第九十六)
- 脱肛(第九十七)
- 瘿气(第九十八)
- 吐虫(第九十九)
- 肺痈(第一百)
- 肠痈(第一百一)
- 乳痈(第一百二)
- 骑马痈(第一百三)
- 附骨痈(第一百四)
- 肿毒(第一百五)
- 结核(第一百六)
- 瘰(第一百七)
- 破伤风(第一百八)
- HT疮(第一百九)
- 扑损疮(第一百十)
- 杖疮(第一百十一)
- 短朵(第一百十二)
- 冻疮(第一百十三)
- 下疳疮(第一百十四)
- 汤火疮(第一百十五)
- 金疮(第一百十六)
- 风狗咬(第一百十七)
- 疮癣(第一百十八)
- 虫毒(第一百十九)
- 中毒(第一百二十)
- 胡气(第一百二十一)
- 卷七·妇人科
- 经病(第一)
- 胎孕(第二)
- 产后(第三)
- 血气为病(第四)
- 崩漏(第五)
- 淋涩(第六)
- 转胞(第七)
- 带下赤白(第八)
- 子嗣(第九)
- 断胎法(第十)
- 妇人杂病(第十一)
- 卷八·小儿科
- 初生(第一)
- 急慢惊风(第二)
- 疳病(第三)
- 痘疹(第四)
- 吐泻(第五)
- 痢(第六)
- 诸虫(第七)
- 腹胀痛(第八)
- 诸积(第九)
- 风痰喘嗽(第十)
- 痫狂(第十一)
- 夜啼(第十二)
- 口糜(第十三)
- 口噤(第十四)
- 中风(第十五)
- 历节风(第十六)
- 赤游丹毒(第十七)
- 身体痿痹(第十八)
- 身热(第十九)
- 解颅(第二十)
- 小儿杂病(第二十一)
- 断乳方(第二十二)
- 杂方(第二十三)
- 附∶医案拾遗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