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用提其湿在下之药,随气血用。
入方∶生地黄、酒洗黄柏、酒炒苍术、盐炒黄连、白术、防己、槟榔、川芎、木通、陈皮、甘草梢、犀角屑。有热加芩连;有痰加竹沥、姜汁;大热及时令暑热,加石膏;大便实难者,加桃仁;小便涩者,加杜牛膝。有食积流注用苍术、黄柏、汉防己、南星、川芎、白芷、犀角、槟榔,上末为丸。血虚加牛膝、败龟板,曲糊丸。如常肿者,专主乎湿热,朱先生另有方。有香港脚冲心者,乃血虚而有火气上行,宜四物汤加炒黄柏,再于涌泉穴用附子为末,津拌如小钱大,贴之,以艾火灸,泄引其热。
转筋皆属血热,左金丸降肝火。香港脚肿者,枳实、大黄、当归、羌活。肢节烦疼,肩背沉重,胸膈不利,及遍身疼痛下注于足胫肿痛,当归拈痛汤。
诸湿客于腰膝重痛,足胫浮肿,除湿丹∶乳香 没药(以上各一两研) 牵牛头末(半两) 槟榔 威灵仙 赤芍药 泽泻葶苈 甘遂(以上各二两) 大戟(三两) 陈皮(六两去白) 上末之,糊丸。
香港脚从湿从下,以治湿治气,紫苏、炒柏、芍药、木瓜、泽泻、木通、防己、槟榔、苍术、枳壳、甘草、香附、羌活。
痛多加木香;肿多加大腹皮;发热加黄连。脚弱筋痛∶牛膝(二两) 白芍(一两半) 酒柏 知母 甘草(炒各五钱),酒糊丸服。
湿痰香港脚,大便滑泄∶苍术(二两) 防风 槟榔 滑石(各一两) 香附(八钱) 川芎(六钱) 条芩 木通(各四钱) 甘草(三钱) 或丸或散皆可。健步丸方∶生地(一两半) 归尾 陈皮 芍药 牛膝苍、白术(各一两) 茱萸 条芩(各五钱) 大腹子(三钱) 桂枝(二钱) 为末作丸,每服百丸,通草汤食前下。
一妇人足痛肿者,生地、炒柏、南星、芎、苍、牛膝、龙胆、红花酒洗。
一人筋动于足大指,渐渐上□□□至近腰结了,奉养浓,因饮□□□湿热伤血,四物加黄芩、红花□□。
一男子年近三十,浓味多怒,□□□髀枢左右发痛一点,□静□□□处恶寒,或渴或不渴,膈或□□□风药无血补药至次春膝□□□甚食减,形瘦至春末,膝肿□□□可屈伸,脉弦大颇实寸涩□□□皆数短,其小便数少,遂作□□□积在太阴阳明,治之其详□□□条下。
- 高刻丹溪治法心要原序
- 重印丹溪治法心要序
- 卷一
- 中风(第一)
- 癞风(第二)
- 伤寒(第三)
- 内伤(第四)
- 暑(第五)
- 注夏(第六)
- 暑风(第七)
- 胃风(第八)
- 湿(第九)
- 火(第十)
- 郁(第十一)
- 伤风(第十二)
- 时病(第十三)
- 斑疹(第十四)
- 大头天行病(第十五)
- 冬温为病(第十六)
- 疟(第十七)
- 咳嗽(第十八)
- 卷二
- 痰(第十九)
- 喘(第二十)
- 哮(第二十一)
- 泄泻(第二十二)
- 霍乱(第二十三)
- 痢(第二十四)
- 呕吐哕(第二十五)
- 恶心(第二十六)
- 卷三
- 翻胃(第二十七)
- 疸(第二十八)
- 消渴(第二十九)
- 水肿(第三十)
- 臌胀(第三十一)
- 自汗(第三十二)
- 盗汗(第三十三)
- 吃逆(第三十四)
- 头风(第三十五)
- 头痛(第三十六)
- 头眩(第三十七)
- 眩运(第三十八)
- 头重(第三十九)
- 头面肿(第四十)
- 眉棱骨痛(第四十一)
- 心痛(第四十二)
- 腰痛(第四十三)
- 卷四
- 胁痛(第四十四)
- 腹痛(第四十五)
- 脾胃不调(第四十六)
- 背项痛(第四十七)
- 臂痛(第四十八)
- 痛风(第四十九、痒附)
- 伤食(第五十)
- 痞(第五十一)
- 嗳气(第五十二)
- 吞酸(第五十三)
- 嘈杂(第五十四)
- 劳瘵(第五十五)
- 诸虚(第五十六)
- 寒热(第五十七)
- 卷五
- 咳血(第五十八)
- 吐血(第五十九)
- 咯血(第六十)
- 衄血(第六十一)
- 溺血(第六十二)
- 下血(第六十三)
- 肠风(第六十四)
- 痔漏(第六十五)
- 梦遗(第六十六)
- 精滑(第六十七)
- 浊(第六十八)
- 淋(第六十九)
- 小便不禁(第七十)
- 小便不通(第七十一)
- 大便秘结(第七十二)
- 关格(第七十三)
- 痫证(第七十四)
- 健忘(第七十五)
- 怔忡(第七十六)
- 惊悸(第七十七)
- 烦躁(第七十八)
- 心病(第七十九)
- 块(一名积瘕第八十)
- 茶癖(第八十一)
- 疝(第八十二)
- 耳(第八十三)
- 鼻(第八十四)
- 脚气(第八十五)
- 卷六
- 痿(第八十六)
- (第八十七)
- 手足心热(第八十八)
- 手足麻木(第八十九)
- 厥(第九十)
- 诸目疾(第九十一)
- 口疮(第九十二)
- 骨(第九十三)
- 咽喉(第九十四)
- 天泡疮(第九十五)
- 齿痛(第九十六)
- 脱肛(第九十七)
- 瘿气(第九十八)
- 吐虫(第九十九)
- 肺痈(第一百)
- 肠痈(第一百一)
- 乳痈(第一百二)
- 骑马痈(第一百三)
- 附骨痈(第一百四)
- 肿毒(第一百五)
- 结核(第一百六)
- 瘰(第一百七)
- 破伤风(第一百八)
- HT疮(第一百九)
- 扑损疮(第一百十)
- 杖疮(第一百十一)
- 短朵(第一百十二)
- 冻疮(第一百十三)
- 下疳疮(第一百十四)
- 汤火疮(第一百十五)
- 金疮(第一百十六)
- 风狗咬(第一百十七)
- 疮癣(第一百十八)
- 虫毒(第一百十九)
- 中毒(第一百二十)
- 胡气(第一百二十一)
- 卷七·妇人科
- 经病(第一)
- 胎孕(第二)
- 产后(第三)
- 血气为病(第四)
- 崩漏(第五)
- 淋涩(第六)
- 转胞(第七)
- 带下赤白(第八)
- 子嗣(第九)
- 断胎法(第十)
- 妇人杂病(第十一)
- 卷八·小儿科
- 初生(第一)
- 急慢惊风(第二)
- 疳病(第三)
- 痘疹(第四)
- 吐泻(第五)
- 痢(第六)
- 诸虫(第七)
- 腹胀痛(第八)
- 诸积(第九)
- 风痰喘嗽(第十)
- 痫狂(第十一)
- 夜啼(第十二)
- 口糜(第十三)
- 口噤(第十四)
- 中风(第十五)
- 历节风(第十六)
- 赤游丹毒(第十七)
- 身体痿痹(第十八)
- 身热(第十九)
- 解颅(第二十)
- 小儿杂病(第二十一)
- 断乳方(第二十二)
- 杂方(第二十三)
- 附∶医案拾遗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