痈疽溃疡门主方

《疡医大全》 顾世澄 6.46千字

参 内托散(丹溪)

金银花(五钱) 黄 (酒炒三钱) 远志肉(甘草汤泡焙) 炙甘草(各一钱五分) 牡丹皮(一钱)川芎 陈皮(各五分) 当归(二钱) 人参(听用) 大枣五枚水煎服。

丹溪曰∶痈疽未溃,以疏托解毒为主。已溃以托补元气为主。此二语,可为外科枢要。

四君子汤 治一切阳虚气弱,脾衰肺损,面色枯白,饮食少思,四肢无力,体瘦面黄,皮聚毛落,脉来细软。

人参 白术(土炒) 白茯苓(各二钱) 甘草(炙一钱)

姜枣水煎服。

脾者,万物之母也。肺者,气之母也。脾胃一虚,肺气先绝,脾不健运,故饮食减少,则营卫无所资养。脾主肌肉,故体瘦面黄。肺主皮毛,故皮聚毛落。脾肺皆虚,故脉来细软也。是方以人参补五脏之元气,白术补五脏之母气,茯苓致五脏之清气,甘草调五脏之乖气,四药皆甘温,甘得中之味,温得中之气,犹之不偏倚之君子也。展布德泽,以行春之令,经曰∶气主煦之。是也夫。

四物汤 治一切血虚,日晡发热。

生地黄 当归(酒炒各三钱) 白芍药(二钱) 川芎(一钱五分) 水煎服。

经曰∶血主濡之,四物皆濡润之品,故为血分主药。地黄甘寒,入心肾,以沃血之源。当归辛温,入心脾,而壮主血摄血之本。芍药酸寒入肝家,而敛疏泄之血海。

川芎阴中之阳,可上可下,通足三阴而行血中之气。然吴氏曰∶失血太多者,禁勿与之,四物皆阴,阴者,天地闭塞之令,非所以生万物者也。本方加牡丹皮、山药、白茯苓、麦门冬、玉竹退虚热至效。

八珍汤 治气血俱虚,恶寒发热,烦躁作渴,大便不实,饮食不进,小腹胀痛,眩晕昏愦等证。

人参 白茯苓 白术 生地黄 川芎 白芍药 当归 炙甘草

姜枣水煎服。

气为卫属阳,营为血属阴,此人身中之两仪也。纯用四物则独阴不长,纯用四君子则孤阳不生,二方合用,则气血有调和之益,而阴阳无偏胜之虞矣。经曰∶气血正平,长有天命。

十全大补汤

人参 白术(土炒) 黄 (蜜炙) 熟生地(酒炒各二钱) 白芍药 炙甘草 川芎(各八分)当归(一钱五分) 肉桂(去皮五分) 白茯苓(一钱)

水煎服。

丹溪曰∶实火可泻,芩连之属;虚火可补,参 之属。凡人根本受伤,虚火游行,泄越于外,若误攻其热,变成危证,多致难救。此方以四物补血,四君子补气,又加黄 助阳固表,肉桂导火归原。薛立斋曰∶饮食劳倦,五脏亏损,一切热证,皆是无根虚火,但服此汤,固其根本,诸证悉退。《金匮》曰∶虚者十补勿一泻之。此方是也。此方乃扶危定倾之大药,为收功保命之金丹。

六君子汤 治气虚脾热,食少痰多。

人参 白茯苓 白术(土炒) 广陈皮 半夏(制熟,各二钱) 炙甘草(一钱)

姜枣水煎服。

半夏燥痰治痰之本,陈皮利气泄痰之标,标本既得,攻补互行,补而不滞,攻而不峻,故曰六君子。经曰∶壮者,气行则愈。怯者,着而为病。六君子者,壮其气矣,气壮则升降自如,清以奉上,浊以归下,尚有何物可停为滞耶?本方加藿香、砂仁名香砂六君子汤,其用稍峻者矣。

香砂六君子汤 理脾化痰,温胃进食,止呕。

人参 白术 白茯苓 制半夏 广陈皮 藿香 砂仁 炙甘草

姜枣水煎服。

藿香正气汤 散风寒,消饮食,止呕吐,定泻痢。

白术 陈皮 半夏 桔梗 砂仁 藿香 苏叶 白芷 甘草 白茯苓 浓朴 姜 水煎服。

六味地黄丸 治肾经不足,发热作渴,小便淋秘,气壅痰嗽,头目眩晕,眼花耳聋,咽燥舌痛,齿牙不固,腰膝萎软,自汗盗汗,诸血失音,水泛为痰,血虚烦躁,下部疮疡,足根作痛等证。

熟地黄(八两酒煮杵膏) 山茱萸(酒润去核炒) 干山药(炒黄各四西) 牡丹皮(酒洗微炒) 白茯苓(人乳制焙) 泽泻(淡盐酒拌炒,各三两)

为末蜜丸如桐子大,空心,淡盐汤下四钱。

按∶肾恶燥,脾恶湿,补阴药中多是湿药,肾虚而脾胃壮实者宜,若脾肾两虚则不可也。惟此六味丸、八味丸及八物肾气丸专补肾虚,兼理脾胃,不湿不燥,于脾肾两虚者,甚得其宜矣。肾者,水脏也。水衰则龙雷之火无畏而亢上,故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地黄味浓,为阴中之阴,补肾填精以为君。山茱味酸归肝,乙癸同治之义,且肾主闭藏而酸敛之性相宜也。山药味甘归脾,安水之仇,故用为臣。丹皮亦入肝,其用主宣通,所以佐茱萸之涩也。茯苓亦入脾,其用主通利,所以佐山药之滞也。且色白属金,能培肺部,又有虚则补母之义。至于泽泻,有三功焉!一曰利小便,以清相火,二曰行地黄之滞,引诸药速达肾经,三曰有补有泻,无喜攻增气之虞,故用为使。此方为益肾之圣药,而昧者薄其功缓。盖用药者,有四失也∶一则地黄非怀庆则力浅,一则地黄非九蒸则不熟,一则疑地黄之滞而减之则君主弱,一则恶泽泻之渗而减之则使者微。蹈是四失,焉望其药之有功乎?

本方加黄柏、知母各二两,名知柏八味丸,治阴虚火动,骨痿髓枯。王冰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也,尺脉旺者宜之。本方加五味子三两名都气丸,治劳嗽。本方加五味子二两,麦门冬三两名八仙长寿丸,再加紫河车一具,并治虚损劳热。本方加杜仲、牛膝各二两,治肾虚腰膝酸痛。本方去泽泻加益智仁三两,治小便频数。

七味地黄丸 治肾水不足,虚火上炎,发热作渴,口舌生疮,牙龈溃烂,咽喉作痛,或形体憔悴,寝汗发热。

即六味丸加肉桂一两,临用去皮忌火,勿出气。

肾水不足,虚阳僭上,必用此方,以引火归原。夫五志之火,可以湿伏,可以直折龙雷之火,惟当从其性而伏之。肉桂性热,与火同性,杂在下焦壮水药中,能引虚火降而归经。且肉桂之质在中半以下,其性专走肾经。本乎地者,亲下之义,况相火寄于甲乙之间,肝胆木旺,则巽风动而烈火焰明。古人谓北方不可泻肝,泻肝即所以泻肾。《本草》曰∶木得桂而枯,取其义也。经曰∶热因热用,此之谓也。或者畏其热而遗之,岂达造化升降之微乎。黄柏、知母治相火,仅可施于壮实,若虚火而误用之,则肾因泻而愈虚,愈虚而火愈炽矣。

八味地黄丸 治命门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虚寒,饮食少思,大便不实,脐腹疼痛,夜多漩溺,或阴盛格阳,内真寒而外假热等证。

即七味丸加熟附子(一两。切片,微火焙。)

肾有两枚,皆属于水,虽有左右之分,初无水火之别,考之《内经》,昭然可览。

《仙经》曰∶两个一般无二样,中间一点是真精。又曰∶两肾中间一点明。夫真精者,明也,即命门相火也。命门乃穴名,而其穴在两肾中间,盖一阳生二阴之间,所以成乎坎,而象天之北也。经曰∶少火生气,人无此火,生化之源几乎息矣。非附子健悍,不足以嘘既槁之阳春。王太仆曰∶益火之原,以消阴翳,此方是也。

冯鲁瞻曰∶按脾胃虚寒之至者,丹皮、泽泻甚非所宜,减此二味,加牛膝、杜仲、鹿茸、五味子更佳。又曰∶六味地黄丸专补左尺肾水,八味丸兼补右肾相火,少年水亏火旺,宜服六味丸,老年水火俱亏,宜服八味丸,况老年肾脏真水既虚,邪火乘之而为湿热,以作腰痛足痿,痰唾消渴,小便不禁,淋闭等证,非桂附之温散而能治之乎!昧者畏其热,殊不知所补之火,乃真阳之元也,真阳之元一得,阴翳之火潜消矣。

金匮肾气丸 治脾肾大虚,腰重脚重,小便不利,肚腹肿胀,四肢浮肿,喘急痰盛,已成蛊证,其效如神。

熟地黄(四两) 白茯苓(三两) 山茱萸(去核) 干山药(炒) 川牛膝(酒炒) 车前子(微焙)牡丹皮(酒洗炒) 泽泻(炒) 肉桂(去皮,各二两) 熟附子(五钱)

为末。蜜丸桐子大,空心白汤下。

土为万物之母,水为万物之源,身中所最重者也。若脾虚则土不能制水,肾虚则水不能安位,故逆行而泛滥于皮肤,妄加攻逐,祸不旋踵。八味丸脾肾要药,佐以车前泄太阴之水,佐以牛膝,开少阴之窍,则小便行而胀自已,且有益于真元也。

八物肾气丸 平补肾气,坚齿驻颜。

熟地(八两) 山茱萸 山药(各四两) 牡丹皮 泽泻 白茯苓(各三两) 肉桂(去皮) 五味子(各一两)

为末蜜丸。每用六七十丸,空心白汤下。

逍遥散 治血虚烦热,肢体疼痛,口干盗汗,嗜卧,月水不调,寒热如疟,痰嗽骨蒸。

白茯苓 白术(土炒) 当归 白芍(酒炒) 柴胡(各一钱) 甘草(五分) 薄荷(八分)

煨姜煎服。本方加山栀、牡丹皮名加味逍遥散。

肝虚则血病,归芍养血而敛阴,木盛则土衰,术草和中而补土,柴胡升阳散热,合芍药以平肝,使术得条达,茯苓清热利湿,令心气安宁,煨姜暖胃祛痰,能调中解郁,薄荷搜肝泻肺,理血消风,诸证自已,所以有逍遥之名。

补中益气汤

人参 白术 炙黄 炙甘草 广陈皮 升麻 柴胡 当归身 姜枣引。

归脾汤 治思虑伤脾,不能摄血,健忘怔忡,惊悸不寐,心脾作痛,嗜卧少食,大便不调,身痛及盗汗,月经不调。

人参 白术(土炒) 白茯苓 龙眼肉(去核) 酸枣仁(炒,各二钱) 远志(去骨) 当归身(各一钱) 木香(生用) 炙甘草(各五分) 炙黄 (一钱五分) 姜水煎服。

心藏神而生血,脾藏意而统血,思虑太过,则两脏受伤,而血不归经。心血不足,则健忘怔忡,惊悸不寐;脾血不足,则嗜卧少食,体倦肢痛,不能统血,遂致妄行,甚则气郁而心脾作痛,在女人,则带下而月经不调。兹取参、苓、 、术、炙草,甘温可以补脾;龙眼、枣仁、归身、远志濡润可以养心;佐以木香者,盖思虑所伤,三焦气阻,藉其宣畅调气舒脾,则气和而血和。且平肝可以实脾,而血之散于外者,悉归中州而听太阴所摄矣,故命之曰归脾汤。

理中汤 脏腑中寒,四肢强直。

人参 炮干姜 炙甘草 白术(各等分) 水煎服。

附子理中汤 治脾胃虚寒,饮食不化,或手足厥冷,肠鸣切痛,或痰气不利,口舌生疮,或呕吐泄泻等证。

即人参理中汤加熟附子。

人有元阳,命曰真火,此火一衰,则不能生土,而资生之本大虚。今以附子回少火,干姜暖中州,而参、术、甘草为之补气,气旺则火足,而脾土自能健运。经曰∶气主煦之。又曰∶寒淫所胜,平以辛热,即补火之谓也。夫心上肾下,肝左肺右,而脾独居中,中气空虚,四脏不能相生,得此方以理之,则万物之母安,而四脏皆得禀矣,故曰理中汤。去参术即名四逆汤,为四肢厥者设也。

生脉散 生津止渴,治热伤元气,气短倦怠,口干出汗。

人参(一钱) 麦门冬(二钱) 五味子(八分) 水煎服。

火气赫曦,则金为所制,而绝寒水生化之源,故气短倦怠出汗者,皆手太阴本证也。人参补气为君,所谓损其肺者,益其气也;五味子酸敛,能收肺家耗散之金;麦门冬甘寒,濡肺金燥枯之液。三者,皆扶其不胜,使火邪不能为害也。司天属火之年,时令燥热之际,尤为至要之药。

参苓白术散 健脾养胃。

人参(去芦) 广陈皮 砂仁(各一两) 白茯苓(蒸二两) 白术(土炒四两) 扁豆 山药 薏苡仁 莲子肉(各三两) 神曲 炙甘草(各五钱)

磨细,每服三钱,白汤调服。

乳香黄 汤 治痈疽发背,诸毒疔疮,疼痛不可忍者,或未成者速散,已成者速溃,败腐脓毒,不假刀砭,其恶肉自然脱下,并治跌打损伤,筋骨疼痛。

人参 白芍 没药(去油) 当归 乳香(去油) 黄 熟地 罂粟壳(蜜炙,去筋) 甘草 川芎 陈皮白水煎,量病上下,分前后服。

托里定痛散 溃后血虚,疼痛不可忍者。

熟地 当归 白芍 乳香(去油) 没药(去油) 罂粟壳(蜜炙去筋) 川芎 肉桂 白水煎。

托里内补散(冯氏) 十全大补汤加金银花、白芷、防风各等分,水煎服。

人参养荣汤(《正宗》) 溃疡发热恶寒,或四肢倦怠,肌肉消瘦,面目痿黄,呼吸短气,饮食无味,不能收敛,或气血原不足,不能收敛,大疮愈后,宜多服之,不变他证。

即十全大补汤去川芎加陈皮、远志、五味子。

圣愈汤 溃疡脓水出多,气血虚极,脉细空而无力,以致心烦不安,睡卧不宁,或五心烦躁等证。

即四物汤加人参、黄 。

保元大成汤 溃疡,元气素虚,精神怯弱,或脓水出多,神无所主,以致睡卧昏倦,六脉虚细,手冷身凉,便溏或秘,胸膈或宽不宽,舌虽润而少津,口虽食而无味,疮弦不紧,肉色微红,总由不足,大补堪题。

人参 白术 白茯苓 当归 白芍 黄 熟附子 山萸肉 砂仁 北五味 陈皮 广木香 炙甘草

姜枣引,食远服。服至精神回,手足暖,脾胃醒,肉色红为度。凡见此等证候,乃真气虚脱,已欲变坏之病,非此不回也。

独参汤 溃后脓水出多,气血虚极,或恶寒,或发热,或自汗冷汗,或手足指甲青冷,或身凉脉细。

人参(二两切片)

作一剂,水二盅,枣十枚,煎一盅徐徐服之,若煎至稠浓,即为膏矣,作三次用,温酒化服亦可。

清震汤(《正宗》) 溃疡,脾胃虚弱,或误飧生冷,或气恼劳役,或入房梦遗,致火邪乘入中脘,乃生呃逆,宜急服之。

人参 陈皮 半夏 炙甘草 益智仁 香附 柿蒂 熟附子 泽泻

姜枣灯心引,如手足不冷去附子不用,如口干便燥火呃者,去附子加川连五分。

托里黄 汤 治气虚作渴。

嫩黄 (蜜炙六钱) 甘草 天花粉(各一钱)

水二盅,煎八分,频服。加人参一钱尤妙。

黄 六一汤 当服此药,终身可免痈疽之疾,治渴补虚。

绵黄 (去芦,六两。一半生,一半焙,一半盐水润,饭上蒸三次,焙干,锉细) 粉甘草(一两。一半生锉,一半炙黄)

水煎服亦可,或为细末,每服二钱,早晨日午以白汤调服,初服酒调亦妙。

止痛当归汤 治脑疽背疽,穿溃疼痛。

当归 生地 白芍 人参 炙甘草 官桂(各等分) 黄 水煎服。

此足阳明厥阴药也。当归、生地活血凉血,人参、黄 益气补中,官桂解毒化脓,毒化成脓,则痛渐止,芍药和脾,酸以敛之,甘草扶胃,甘以缓之,则痛自减矣。

参术地黄膏(《正宗》) 痈疽发背等证,大脓后,气血大虚,急宜用此。

上好人参(半斤。切片,用水五大碗,砂锅内慢火熬至三碗,将渣再煎汁一碗,共享密绢滤清,复熬稠浓,将瓷罐收贮,听用之耳) 云片白术(六两,熬同上法) 怀庆地黄(六两,熬同上法)

以上三膏各熬完毕,各用磁盖碗盛之,顿入水中,待冷取起,盖勿泄气,如患者精神短少,懒于言动,短气自汗者,以人参膏三匙,白术膏二匙,地黄膏一匙,俱用无灰好酒一杯,顿热化服。如脾气虚弱,饮食减少,或食不知味,或已食不化者,用白术膏三匙,人参膏二匙,地黄膏一匙,好热酒化服。如患者腰膝酸软,腿脚无力,皮肤手足粗涩枯槁者,用地黄膏三匙,人参、白术膏各二匙化服。如气血脾胃相等,无偏胜者,三膏各二匙,热酒化服。此膏用于清晨,并临睡时,各进一次,自然强健精神,顿生气血,新肉易生,疮口易合,任疮危险势大脓多者,可保终无变证。如夏炎天热,恐膏易变,分作二次熬用亦好。愈后能服,须发变黑,返老还童。以上诸方,功难尽此。

八仙糕(《正宗》) 痈疽脾胃虚弱,精神短少,饮食无味,食不作饥,及平常无病久病,但脾虚食少,呕泄者并妙。

人参 白茯苓 山药 芡实 莲子肉(各六两) 糯米(三升) 梗米(七升) 白蜜(一斤) 白糖霜(二斤半)

上将人参等五味各为细末,又将糯粳米亦为粉,与上药末和匀,将白糖和蜜汤中顿化,随将粉药乘热和匀,摊铺笼内,切成条糕蒸熟,火上烘干,瓷器密贮。每日清早用白汤泡食数条,或干吃亦可。但遇知觉饥时,随用数条甚便。服至百日,轻身耐老,壮助元阳,培养脾胃,妙难尽述。

八仙糕(郑氏秘方) 治脾泄肾泄,并远年休息痢神效。

菟丝子 鱼膘(切片,干面炒珠) 山药(炒) 芡实(炒) 白茯苓 建莲肉(去心炒) 薏苡仁(炒) 白扁豆(炒,各四两) 谷芽(炒八两) 粳米(炒黄,十八两) 锅巴(三十六两)

共磨细末,每早用开水入白糖少许调服一二两,屡建奇功。

胃爱丸(《正宗》) 治溃疡脾胃虚弱,饮食诸味不喜,屡用开胃进食之药不效者,此脾崩之象,宜服此丸,进食为吉。

清河人参(一两) 云片白术(鲜白者,米泔浸去涩水,切片晒干,同麦芽拌炒,一两) 怀庆山药(肥大上白者切片,用男乳拌湿,候润透,晒干微焙,一两) 上白茯苓咀(一两。一分浓片,用砂仁二钱同茯苓合用,内饭上蒸熟,只用茯苓) 甘草(炙,三钱) 白豆蔻仁(三钱) 真广陈皮(用陈老米先炒黄色,方下陈皮同炒,微燥勿焦,六钱) 建莲子肉(去心去皮,切片,五钱) 真小紫苏(蜜拌透,晒干微蒸片时,连梗叶切片,五钱)

上为细末。用老米二合,微焙研粉,泡荷叶汤打糊丸梧子大。每服八十丸,清米汤不拘时服。

红铅造化丹(《正宗》) 治痈疽元气不足,软陷不起发,或已发复被风寒内外所侵,以致疮毒下陷,变为阴塌不痛者,急宜服此,亦可转阴为阳,返出毒瓦斯复肿为吉。

人参 白茯苓 山药(各一两) 辰砂 寒食面(各七钱五分) 红铅(另有取法,三钱) 枯矾甘草(炙五钱) 冰片(六分) 麝香(八分) 乳粉(二钱。用头生男乳,每盘内用一小盅,晒干刮取收之)

上各研细,方为一处共研极细。用白蜜二两,头生男乳一大杯,慢火重汤内用磁碗顿蜜,滴水不散为度。候稍温和,入前药,软硬得宜,丸如龙眼核大,金箔为衣,瓷罐收贮,或以蜡固亦妙。每用一丸,好热酒一杯化药,食远服之,用浓绵帛复暖患上,其热如蒸,疮必复起作痛,乃此丹之效也。诸证呕吐、怔忡、泻痢,屡药不瘥,异证并效。大率心经之病,石菖蒲。肝经之病,远志肉。脾经之病,生姜。肺经之病,麦门冬。肾经之病,五味子。各随五经之症用引,煎汤化服,其应如响。修合时务要端午、天医、黄道日为佳,制药时,忌妇人、鸡、犬、生人、异物,预期斋戒,诚心多灵。

附载取红铅法∶

女子十四岁而天癸至,此阴中之真阳,气血之元禀,遇此将行时,两腮先若桃花之状,阳献阴藏,其经只在半月之里必来。预用白绵 一尺五寸洗净,时常用棉带一条束脐下,绵 两尖头,前后系带上,中间常兜阴器,小便时解一头,便罢即系之,经至尽染 上。取初至红铅一颗,大如鱼眼,红色明亮如珠,此为接命至室,随与好酒一杯和服,一时后如醉不醒,只以人乳饮之,一日后自生。已后能绝房事者,延寿一纪。余经换 兜取,阴干浸上白童便内片时,其经自然脱下,取置磁盘内,阴干听用。如不升炼者,谓之坌红铅,亦可补益虚劳,接续命脉。如次经已后,但未破身者,俱可取聚,阴干磁盏升炼色如紫霜一般,合入三元丹内,人乳服之,接命长年,却除百病。此方神秘,不宜轻泄,故不可传。但取红铅之女,生平爱惜,饱暖适时,无拘束者为上。

人参黄 汤 治溃疡虚热,不睡少食,或秽气所触作痛。

黄 (蜜炙) 人参 白术(土炒) 当归身 苍术(炒) 麦门冬 升麻 五味子(炒) 神曲广陈皮 甘草(各五分) 黄柏(酒拌,炒三分)

姜枣引煎服。

内补黄 汤 治痈疽发背,溃后虚弱无力,体倦懒言,精神短少,饮食无味,自汗口干,脉涩不睡。

人参 白茯苓 黄 (蜜炙) 当归身 肉桂 远志肉(炒) 川芎 麦门冬 熟地白芍药(各一钱) 甘草(五分)

姜枣引,煎,食远服。

托里清中汤 痈疽脾胃虚弱,咳嗽痰气不清,饮食少思。

人参 白茯苓 白术 半夏 陈皮 桔梗(各一钱) 麦门冬 五味子 甘草(各五分)

姜枣引,煎,食远服。

托里和中汤 痈疽中气虚弱,饮食少思,肿不消,溃不敛。

人参 白茯苓 白术 陈皮 半夏 炮姜(各一钱) 广木香 甘草(各五分)

姜枣引,煎,食远服。

托里建中汤 痈疽元气素虚,或因寒凉,损伤脾胃,饮食少思,凡飧无味,或作呕泄泻,急服以健中气。

人参 白术 白茯苓(各一钱) 半夏 炮姜(各一钱) 甘草(五分) 熟附子(八分)

煨姜三片、枣二枚煎,不拘时服。

托里温中汤 痈疽阳弱阴寒,脉虚身冷,或疮为寒变,反致不疼,或脓水清稀,心下痞满,肠鸣腹痛,大便微溏,食则气短呕逆,不得安卧,时发昏愦。

白术 广木香 丁香(各五分) 人参 益智仁 干姜(炮) 半夏 陈皮 羌活 白蔻仁 甘草(各一钱) 熟附子(二钱) 白茯苓(二钱)

姜枣引,煎,不拘时服。

此方与旧不同,余制此,尝治痈疽阴证及杂证阳气脱陷,与寒气逼阳于外者。发热烦躁,口干作渴,投以姜附之类,津液顿生,烦热顿退,其应如响。

醒脾益胃汤 溃疡脾胃虚弱,过伤饮食生冷,以致胸膈不宽,四肢面目浮肿,及小水不利。

人参 白茯苓 白术 山药 广皮 半夏 老黄米(炒,各一钱) 苍术 浓朴 泽泻 广木香 麦芽 苏子 猪苓 山楂(各五分)

姜三片,灯心二十根煎,食前服。

神应异功散 溃疡阴盛阳虚,发热作渴,手足并冷,脉虚无力,大便自利,至饮沸汤而不知其热者必服之。

人参 白术 陈皮 白茯苓 当归 广木香 官桂(各一钱) 半夏 丁香 肉豆蔻 浓朴 熟附子(各五分)

姜枣引,煎服。

二神丸 痈疽脾胃虚弱,饮食不消,大便溏泄,并治寻常肾虚脾泄俱效。

破故纸(四两 微炒香色) 肉果(肥大者,二两生用)

用大枣四十九枚,老姜四两,切片水浸枣姜,煮至水干为度,取枣肉为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清米汤送下。

四神丸 脾胃虚寒,不便不实,饮食不思。

肉果(面包煨) 五味子(各二两) 补骨脂(四两) 吴茱萸(水浸,炒一两)

为末,姜八两,红枣一百枚,煮熟,取枣肉去皮,和丸桐子大,每服四钱,空心米饮下。

目录
设置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