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发渴第七

《幼幼新书》 刘昉 2.66千字

《巢氏病源》小儿伤寒热渴候∶伤寒是寒气客于皮肤,搏于血气,腠理闭密,气不宣泄,蕴积生热,故头痛、体疼而壮热。其渴者,是热入脏,脏得热则津液竭燥,故令渴也。

《活人书》论伤寒小儿、大人治法∶一般但小分剂,药性差凉耳。问∶渴者,何也?脉浮而渴属太阳,(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而渴者,小青龙去半夏加栝蒌汤。太阳病,服桂枝,大汗出后,大烦渴者,白虎加人参。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去半夏加人参栝蒌根主之。太阳证,身体灼热而渴者,为风温,栝蒌根汤主之。)有汗而渴属阳明(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虚人、老人及春秋月,可与竹叶石膏汤。阳明病,但头汗出,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身必发黄,宜茵陈汤,小柴胡去半夏加人参栝蒌汤主之。)伤风寒热,或发热恶风而渴,属少阳,(少阳胁下硬,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而渴,小柴胡去半夏、加人参栝蒌根汤。)自利而渴属少阴。(伤寒热于脏,流于少阴主肾,肾恶燥,故渴而引饮。少阴下利,咳而呕渴,猪苓汤主之。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也,白头翁汤主之。)切戒太阳证,无汗而渴者,不可与白虎汤。(仲景云∶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

脉浮,发热无汗,是表未解也,不可与白虎汤,意以小青龙、小柴胡汤也。仲景云∶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咳而或渴,小青龙去半夏加栝蒌也。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去半夏,加人参栝蒌也。)阳明证汗多而渴者,不可与五苓散。(汗多胃中燥,猪苓复利其小便故也。意以竹叶汤与之。仲景云∶阳明病发作有时,汗出多者,急须下之。)然太阳病渴,终不可与白虎耶?太阳证得汗后,脉洪大而渴者,方可与之也。阳明病渴,终不可与五苓耶?阳明证小便不利,汗少脉浮而渴者,方可与之,此皆仲景之妙法也。(仲景猪苓汤证亦云∶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凡病非大渴不可与水。苦小渴、咽干者,小小呷滋润之,令胃中和。若大渴烦躁甚,能饮一斗者,与五升饮之。若全不与则干燥,无由作汗,发汗而死。常人见因渴饮水得汗,小渴遂剧,饮之致停饮心下满结、喘死者甚众。当以五苓散或陷胸丸与之。(《金匮要略》云∶得时气至五、六日,而渴欲饮水、不能多,不当与也。何者?以腹中热尚少,不能消之,便更为人作病矣。至七八日,大渴欲饮水,犹当根据证与之。常令不足,勿极意也。凡人但见仲景云∶得病反能饮水,此为欲愈。遂小渴者,乃强饮之,因或其祸,不可胜数。大抵伤寒水气,皆因饮水过多所致。水停心下,气上乘心,则为悸为喘。结于胸胁,则为水结胸。胃中虚胃冷,则为呕为哕。冷气相搏,则为噎。上逼于肺,则为咳。渍入肠中;则为痢。邪热所搏,蓄于下焦,则为小便不利,小腹满或里急。溢于皮肤,则为肿。)若阳毒倍,常躁盛大渴者,黑奴丸主之。中暑伏热深,累取不瘥,其人发渴不已,酒蒸黄连丸主之。

《圣惠》治小儿伤寒,头痛壮热,烦渴。大青散方

大青 知母 柴胡(去苗) 葛根(锉) 甘草(炙微赤,锉) 川升麻 黄芩 赤芍药 栀子仁(各半两) 石膏(一两) 川芒硝(一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量儿大小以意增减。

《圣惠》治小儿伤寒,四肢烦热,心躁口干,多渴。葛根散方

葛根(锉) 麻黄(去根节) 人参(去芦头。各半两) 甘草(炙微赤,锉) 桂心(各一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枣子一枚,煎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增减,温服。

《圣惠》治小儿伤寒,壮热头痛,口干烦渴。宜服柴胡散方

柴胡(去苗) 麻黄(去根节。各半两) 赤芍药 黄芩 葛根(锉) 甘草(炙微赤,锉。各一分) 石膏(一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葱白三寸,豉二十粒,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温服,以汗为效。量儿大小以意增减。(丁时发传柴胡散,有前胡半两。)

《圣惠》治小儿伤寒热渴,而下后觉烦闷。宜服甘草散方

甘草(炙微赤,锉) 牡蛎(粉) 黄芩 赤芍药(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四分,去滓,取鸡子清一枚,投入散中熟,搅掠去沫,徐徐温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圣惠》治小儿伤寒,头热足冷,口干多渴,宜服人参散方

人参(去芦头) 黄 麻黄(去根节) 赤茯苓(各半两) 蜣螂(二枚,去翅足,微炒)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生姜少许,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服之。

《圣惠》治小儿伤寒热渴,头痛心烦。宜服栝蒌根散方

栝蒌根(半两) 苦参(锉) 人参(去芦头。各一分,《婴孺》各用三分) 甘草(炙微赤,锉,一分。《婴孺》用三分) 寒水石 石膏(各半两。《婴孺》各用一两二钱半)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量儿大小加减,温服。《婴孺方》以米饮调下。

《圣惠》治小儿伤寒烦热,大渴不止。宜服土瓜根散方

土瓜根 麦门冬(去心,焙) 柴胡(去苗。各半两) 葛根 枇杷叶(拭去毛,炙微黄) 甘草(炙微赤,锉。

各一分)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量儿大小以意增减。

《圣惠》治小儿伤寒大汗后,及以下,自烦渴不解,其脉大洪。宜服石膏散方

石膏(一两) 知母 地骨皮 甘草(炙微赤,锉) 人参(去芦头。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内入粳米一百粒同煎,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量儿大小加减服之。

《婴孺》治小儿伤寒热渴散方

栝蒌(三分) 白石脂(二分)

上为末,水服一刀圭。

张涣葛根汤方 治小儿伤寒,体热烦渴。

葛根 人参(去芦头。各一两) 麦门冬(去心) 甘草(炙) 白茯苓 泽泻(各半两)

上件为细末。每服一钱,以水八分一盏,生姜二片,薄荷三叶,煎至六分,去滓,放温服。

《婴童宝鉴》治小儿伤寒,身热头痛,渴躁。红绵散

麻黄(一两,去根节) 天麻(末) 蝎(末) 甘草(炙,末) 人参(末) 朱砂(末。各一分)

上件为末。每服一字、半钱,水一小盏,红绵一方寸许,同煎至半盏,热服。

《活人书》仲景小青龙去半夏加栝蒌汤,方见伤寒咳嗽门中。

《活人书》仲景白虎加人参汤

石膏(四两) 知母(一两半) 甘草(半两,炙) 粳米(一合半) 人参(三分)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抄五钱匕,水一盏半,煮至八分,取米熟为度,去滓温服。

《活人书》仲景五苓散,方见伤寒自汗门中。

《活人书》仲景小柴胡去半夏加人参栝蒌汤,方见伤寒头汗出门中。

《活人书》仲景栝蒌根汤

栝蒌根(三分) 葛根(一两半,生用。若干者只用三分) 石膏(二两) 人参 防风 甘草(炙。各半两)

上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用水一盏半,煎至一中盏,去滓服。

《活人书》仲景竹叶石膏汤,方见伤寒鼻衄门中。

《活人书》仲景茵陈汤,方见伤寒头汗出门中。

《活人书》仲景猪苓汤,方见咳嗽门中(伤寒咳嗽门)。

《活人书》仲景白头翁汤

白头翁(一两) 黄柏 秦皮 黄连(各一两半)

上锉如麻豆大。分五服,以水二大盏,煮至八分,去滓温服。不瘥更服。

《活人书》仲景小青龙汤,方见伤寒咳嗽门中。

《活人书》仲景小柴胡汤,方见伤寒头汗出门中。

《活人书》仲景竹叶汤,方见伤寒鼻衄门中。

《活人书》仲景大陷胸丸

大黄(二两) 苦葶苈子(熬) 芒硝 杏仁(去皮尖,熬黑,各三分)

上捣罗二味,内杏仁、芒硝合研如脂,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抄甘遂末一字匕,白蜜一合,水二盏,煮取一盏,顿服,一宿乃下。如不止再服。(甘遂性猛,宜斟量虚实服之。)

《活人书》仲景黑奴丸

麻黄(去节,炮一二沸,焙干,秤三两) 大黄(二两) 釜底煤(研入) 黄芩 芒硝 灶突黑(研入) 梁上尘小麦奴(各一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炼蜜丸如弹子大。以新汲水研下一丸。渴者,但与冷水尽足饮之,须臾当寒,寒竟汗出便瘥。若日移五尺不汗,根据前法服一丸,瘥即止,须微利。小麦奴乃小麦末熟时,丛中不成麦,捻之成黑勃是也。无此亦得。此药须是病患大渴倍常,躁盛渴者乃可与之。不渴若与之,翻为祸耳。

《活人书》仲景酒蒸黄连丸

黄连(四两,以无灰酒浸面上约一寸,以重汤熬干)

上捣罗为细末,糊为丸。熟水下三十丸,胸膈凉不渴为验。

长沙《胡氏家传》治小儿诸热,伤寒,热渴,热泻。红绵散

麻黄 人参 甘草 蝎(通明全者。各半两) 天麻(二分酒浸,切、焙) 天南星(大者,炮裂、去皮脐,取一钱)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枣子一枚,红绵少许,煎至七分。分两服,小者作四服,时时与服。

目录
设置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