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泄泻第一

《幼幼新书》 刘昉 4.41千字

《养生必用》论下利,谓∶古人凡奏圊(圊,圈也)泻者,皆谓之利。寻常水泻,谓之利。米谷不化,谓之米谷利,或言下利清谷(清,冷也)。痢,谓之滞下,言所下濡滞(脓血点滴,坐圊迟久,岂不谓之滞下也)。痢有四种∶寒、热、疳、蛊是也。(白多为寒;赤多为热,兼以后重;赤白相杂为疳,至蛊则纯下血。)随证用药,不若今人之妄也。

茅先生论霍乱、吐泻、积泻、惊泻、疳泻、渴泻、伤泻、冷泻、热泻、诸般泻,形状各别,下药殊等。如调一泻患,见变眼微视,口内生疮,鼻口干燥,泻久不止,并下黑血,囟门肿陷,不能进食,大渴不止,死候不治。兼看三关脉微,微青黑、肿起亦死。

钱乙论笃病诀安云∶黄承务子二岁,病泻,众医止之十余日,其证便青白,乳物不消,身凉加哽气,昏睡,医谓病困笃。钱氏先以益脾散三服(方见胃气不和门中)、补肺散三服(方见喘咳上气门中),三日身温而不哽气,后以白饼子微微下之(方见吐利门中),与益脾散二服,利止。何以然?利本脾虚伤食,初不与大下, 置十日,上实下虚,脾气弱,引肺亦虚,补脾肺,病退即身温,不哽气是也。有所伤食,仍下之也,何不先下后补?曰便青为下,脏冷先下,必大虚,先实脾肺,下之则不虚,而后更补之也。

钱乙附方∶惊风或泄泻等诸病烦渴者,皆津液内耗也。不问阴阳,宜煎钱氏白术散,使满意取足饮之,弥多弥好。(方见胃气不和门中)。

《婴童宝鉴》洞泄死候∶大泻不止,体热多困,眼缓溏泄,囟陷不动。

《婴童宝鉴》∶小儿交奶,为乳母有孕,气血不荣,其乳饮子,则其候发立,腹急时泻,胸背皆热,夜啼,肌瘦,一如积聚之疾也。

《婴童宝鉴》∶小儿水痢癖者,因饮水时被惊,或啼未住而饮水也。

茅先生小儿诸泻死候歌∶

大泻应难止,浑身热困多,缓睛溏泄滑,囟陷见奔波。

《千金》治小儿下痢,腹大且坚方。

上以故衣带多垢者,切一升,水三升,煮取一升,分三服。

《千金》又方

上腹上摩衣中白鱼。亦治阴肿。

《千金》治少小泄注四物粱米汤方

粱米 稻米 黍米(各三升) 蜡(如弹丸大)

上四味以水五升,东向灶煮粱米三沸,去滓;复以汁煮稻米三沸,去滓;复以汁煮黍米三沸,去滓;以蜡纳汁中和之。蜡消取以饮之,数试有效。

《古今录验》治冷热不调,或下带水,或赤白青黄者方。

上用酸石榴子五枚,合壳舂绞取二升汁。每服五合至二升,尽即断。小儿以意服之二、三合。

太医局香连丸 治小儿冷热不调,泄泻烦渴,米谷不化,腹痛肠鸣,或下痢脓血,里急后重,夜起频并,不思乳食,肌肉消瘦,渐变成疳方。

龙骨 黄连(去须,微炒) 白石脂 白矾(烧,令汁尽) 干姜(炮。各半两)

上件药捣罗为末,醋煮面糊和丸如麻子大。每一岁儿服十丸,米饮下,乳食前服。如烦渴,煎人参汤下,更量儿大小,以意加减,日三、四服。《圣惠》龙骨丸方同,仍治洞泄。

《谭氏殊圣》治小儿泻痢方。

上用地榆,略炒为细末。每服一钱匕,陈米饮调下。

《养生必用》治大人、小儿、老人、虚人,不以冷热泄泻神方。

黄连(去须,锉如豆,若是例大即以新布裹,石上盘之根须自别) 白芍药(锉如豆) 吴茱萸(各三两)

上三味,铛盆内慢火炒至赤色,取下放冷,杵罗为细末。每服三钱匕,水一盏半,煎至八九分,去滓。取六厘清汁,空腹食前温服,日三、四服。小儿量与。若是不喜药人,大 嫌苦,即以水浸蒸饼,丸如桐子大,更丸一等如绿豆、黄米大。小儿并十五丸至二十丸,温米饮下。若作散,只以沸汤或温米饮调下并可服。病泄痢之人,若不禁生冷、鱼肉、肥腻,与不服药同。

《养生必用》治老人及诸虚人下痢、滑泄,百方治之不效方。

赤石脂(真者别研) 干姜(末研匀。各一两)

上以面为糊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腹温米饮下。未知,加至三、五十丸。小儿小丸与服。赤石脂,河东陕西有真者,今齐州所出,乃桃花石,不入断下药。

茅先生小儿泻痢三圣丸方

黄连 木香(各细切) 茱萸(各一钱)

上用铜铫,先放黄连,炒令色变,便下茱萸同炒,烟起便放木香,三味同炒,一时间取出,放冷,入矾灰二钱,都为末,用醋、面糊为丸○此大。每服十丸、十五丸,同葱饭饮吞下。

茅先生小儿泻痢香连丸方

木香 黄连(用茱萸半两,同于铫内炒令烟起,取出去茱萸) 肉豆蔻 诃子(炮,去核。各半两) 阿胶(面炒)

朱砂(各一钱)

上件为末,饭饮为丸○此大。每服十丸、十四丸,用饭饮吞下。儿小,碎之。

茅先生小儿一切泻痢乳香散方

乳香(二钱,用荷叶于炭火上炙令半熔,放地碗盖,别烂研) 肉豆蔻 白姜 甘草(炙) 草果子(以上各一分)

上四味细锉,用醋、面作包裹,于热灰内煨,令赤色取出为度,去面为末,入乳香末拌和。每服半钱、一钱,用陈米饭饮调下。

茅先生小儿一切泻痢香连散方

木香(湿纸裹,炮) 甘草(炙) 橡斗子(去粗皮) 五味子(去心内尘) 莲房(细丝) 诃子(炮,去核)

上六味各等分为末。每服一字、半钱,用陈米饭煎饮调下。

《婴孺》治小儿不调适水利枳壳汤方

枳壳(四分,炙) 人参 黄芩(各八分) 榉皮 茯苓(各十分)

上切,以水四升煮一升二合。二岁儿为四服,以次量之。

《婴孺》治小儿及老人一切利及成疳者方。

白龙骨 白石脂(各五分) 鸡粪矾(炒) 黄连 胡粉(炒) 茯苓 阿胶(炙。各四分)

上为末,蜜为丸,桐子大。米饮下十五丸,日进二服,加至二十丸,瘥。小儿以意加减。

《婴孺》治小儿注下三、四日,增减水药皇子汤方

龙骨 牡蛎( 赤。各一两) 人参 干姜 甘草(炙) 赤石脂(各三分) 细辛 附子(炮。各二分) 黄连(五分)

上以水四升煮一升半,为三服,日进三服。儿小,量之。

《婴孺》治小儿泄痢黄连丸方

黄连 茯苓 黄芩 赤石脂(各四分) 枳壳(炒,一分) 人参(五分) 甘草(炙,二分)

上为末,蜜丸。一、二百日儿,麻子大五丸,沾乳上送。一、二岁儿,小豆大十丸,次量加之饮下。

张涣诃子汤方 治泄利。

诃黎勒皮 人参(去芦头) 木香 白茯苓(各一两) 陈橘皮(汤浸去白) 甘草(炙。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一盏,入生姜二片,煎至五分,去滓温服。

张涣治小儿脾胃虚弱,不能饮食,已渐伤损荣卫,致令肌体羸瘦,时时下利,面色青白。丁香黄 散方

绵黄 (锉) 丁香 当归(洗,焙干) 白术 鳖甲(涂醋,炙黄,去裙 ) 人参(去芦头。各一两) 胡黄连甘草(炙。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一盏,入生姜二片、枣二枚同煎至五分,去滓温服,食前。

张涣遗方人参散 治小儿胃气虚弱,泄泻不止。

人参 白茯苓 甘草(炙) 枇杷叶(各半两) 丁香(一分) 肉豆蔻(二个) 藿香 浓朴(姜汁制。各一两)

青皮 当归(洗) 干姜(炮。各一分)

上为细末。每服半钱,水半盏,生姜一片,煎至三分,温服。

《婴童宝鉴》治小儿泻日霞丹方

白垩 砒霜 黄丹(各末) 麝香(各一钱匕)

上件和匀,糯米饮为丸,如芥子大丸。第一丸时,取一口气于药上,向下不用,一岁一丸,米饮下。

《惠眼观证》斗门散 治泻方。

橡斗子 诃子(用肉。各六个,并三生三炮) 甘草(六寸,半生半熟)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陈米饮调下。

《惠眼观证》溪螺散 治泻方。

舡底下溪螺(四十九个,先以水浸出泥) 干葛粉(半两)

上将葛粉掺在螺上,盛在碗内,却盏子盖之一宿,来早取螺上粉晒干。使每服一钱,以退猪汤调下。

《宝童方》治泻痢香姜散

黄连(去须) 生姜(各半两)

上细切,同黄连共炒为末。每服一钱,陈米饮下。

《张氏家传》调理小孩儿泻痢肉豆蔻散方

肉豆蔻 大诃子肉 青皮 附子(炮,去皮) 浓朴(姜制过,炒熟。各半两)

上件焙干为末。每服大小加减,粥饮调下,空心服。

《张氏家传》∶小儿冷热不调,作泄泻,腹痛作痢。香连丸方

木香 黄连(去毛) 诃子 阿胶(炒焦)

上等分细末,饭为丸如麻子大。每服二、三十粒,陈米饮吞下,空心服。忌生冷、油腻、面。

《张氏家传》橘皮膏 治小儿泻痢,和气方。

丁香(一分) 陈皮(去白) 枳壳(麸炒,去瓤) 甘草(炮) 诃子(炮,去瓤。各半两)

上为细末,炼蜜为膏。每服一皂皂大,煎生姜汤化下。

《庄氏家传》治小儿风冷入肠胃,腹痛泄泻。虚风胃风汤方

人参(去芦) 官桂(去皮) 白术 川芎 天麻(肥白者) 大附子(炮制,去脐皮。各等分)

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入粟米煎七分,去滓温服。

《庄氏家传》治小儿泻方。

百草霜 屋梁尘(各二钱) 砂(半字)

上细研,用蜡为丸如绿豆大。温水吞下三丸。

《庄氏家传》治泻方。

儿乌头(一个半两大,炮,去皮) 黄丹(二钱,火 ,取焦为度)

上件药为末,面糊丸如青豆大。每服小儿三丸,大人五丸,如泻,用井华水吞下;赤痢,甘草汤下;白痢,干姜汤下。神验。

《庄氏家传》干泻散 治小儿脾癖方。

黑三棱(去皮) 神曲(炒) 鳖甲(生用) 蓬莪术 陈橘皮 蜗牛壳(自干死者,于墙壁上寻)

上等分为细末。每服半钱,热米饮调下,不拘时候。

《孔氏家传》治小儿久新泻利,不问冷热,分利水道。茯苓丸方

白茯苓(五分) 黄连(一两) 阿胶(炒,三分)

上为末,以烧粟饭和丸如绿豆大。粟米饮下二十丸。

《孔氏家传》吴婆散 治小儿疳热冷泻,腹肚虚胀,皮肉消瘦,唯存骸骨,泻利不止方。

宣连(去须) 白茯苓 真阿胶(炙) 人参 黄柏(蜜炙令赤) 丁香(以上各一分) 诃黎勒皮(煨,去核,二枚) 桃白皮(三分) 没石子(一枚,紧实者)

上并为细散。每服一、二字,白米泔调下。不拘时候,与良方不同。

《王氏手集》妙应散 治肠虚受风,身体壮热,洞泄下痢,谷食不化,冷热相搏,腹痛,下利五色,脱肛后重,烦渴羸瘦,全不思食方。

黑附子(炮) 甘草(烧黑) 黄连(各三分) 白石脂 白术 陈皮 干姜(各半两) 赤石脂 龙骨(各一两)

木贼(烧灰) 刺芥(烧灰。各三两)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儿小一字、半钱,米饮调下。

《王氏手集》木香治中丸 匀冷热,止泄泻,利胸膈,消胀满,除腹痛,止呕逆,散痞气,进乳食方。

甘松 蓬莪术 甘草 青皮(各一两)

上件为细末,炼蜜为丸。入檀香一两,名香橘丸。如绿豆大。每服随小大,五、七丸至十丸,食前温生姜汤下。

《王氏手集》白术散 和中益胃,散风湿,治肠鸣泄泻,米谷不化,利下青白,腹痛呕逆,胁肋胀满,气痞不散,体热多睡,全不思食方。

芍药 当归 官桂 人参 白术 茯苓(各半两) 粟米(炒,一两)

上为粗末。每服一大钱,水六分盏,煎至三分,去滓温服。

《王氏手集》温胃固肠丸方

肉豆蔻 缩砂仁 丁香 龙骨 诃子皮(炙) 赤石脂

上各等分,白面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一、二十丸,饭饮下,量儿小大。

《王氏手集》治小儿脏冷,滑泄不止,肠鸣腹痛。比圣丸方

青州枣(二十五个,去核,黄丹二钱,匀分在枣肉内烧,烟绝用) 诃子皮 草豆蔻仁(面裹,烧麦熟为度,去面。

各半两) 肉豆蔻 木香

上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小黄米大。每服二十丸,米饮下。

《王氏手集》豆蔻调中汤 治脏腑不调方。

白矾 缩砂仁 五倍子(各一钱) 黑附子(半两,去皮脐)

上为细末,用墨水面糊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五丸。儿小,五、七丸,食前米饮下。

《赵氏家传》治泻痢二色丸方

黑丸子

巴豆(七粒,和皮) 杏仁(二七粒,和皮。二物烧存性,同研匀细,灯上溶蜡为膏)

红丸子

巴豆(七粒,去心膜,研出油) 朱砂(一钱,研。二物同研匀,灯上溶蜡为膏)

上二色丸,各令蜡与药等分用,旋丸如绿豆大。每服红黑各一丸,泻新水下。赤痢,甘草汤;白痢,干姜汤;赤白痢,则各之。

《吉氏家传》治一切泻痢方。

浓朴(用蜜炙) 白芷

上等分为末。每服二钱,蜜汤下,酒亦得。更量大小。

《吉氏家传》补小儿虚泻调中散方

人参(一两) 白术(半两) 犀角(屑) 桂 藿香 甘草(炙。各一分)

上末。每服半钱,枣汤调下。

《吉氏家传》治秋泄泻玉柱丸方

乌头(一个) 舶上茴香(一两,微炒) 肉豆蔻(一个,炮)

上件为末,软饭丸如○此大。水泻,井水下;疳泻,米饮下;惊泻,木香汤下;大肠冷滑,干姜汤下五丸,速要瘥,加二丸。

《吉氏家传》银白散 治小儿脾胃气弱泄泻,不思饮食方。

人参 茯苓 甘草(炙) 藿香叶 白扁豆(炒,微生) 白术(面炒)

上等分为末。每服半钱至一钱,紫苏饭饮下。

《朱氏家传》治脾胃不和,泻痢。木香散方

木香 白术(各一分) 藿香 益智(各半两) 肉豆蔻(三个,面裹煨熟)

上为末。每服半钱或一字,量儿大小,用木瓜紫苏汤下。

长沙医者相 传桑叶散 治小儿泄泻,虚滑频数不止方

人参 白茯苓 藿香叶 干葛(以上各等分。焙)

上为末。每服半钱,浓煎,桑叶汤调下。若大人患泻,加至一大钱,亦用桑叶煎汤调下。至甚者不过三服。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姜黄散 治小儿泄泻可思食方。

陈皮(一两) 诃黎勒皮 甘草(炙) 青橘皮(去白。各半两)

上为细末。每服半钱,米饮调下,或煎亦得。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开胃丸 治小儿乳食不消,冷热不调,泄泻频并,进饮食,止吐逆方。

木香 白术 人参 当归(各一分) 白豆蔻(一钱半)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粟米大。麝香、温米饮下,十丸至二十丸。

长沙医者丁时发传治大人、小儿久泻、赤白痢,及水泻、 泻人参散方

人参 五花叶(去毛,炙) 白术 诃子 枳壳(炒,去瓤) 肉豆蔻 橡斗子(烧存性。各等分)

上件为细末。每服半钱,用清米饮冷调下。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小儿泻桃红散方

白矾(一两,枯过) 赤石脂(二两) 生硫黄(一钱)

上件三味为末。每服,小儿五岁以下一钱,冷米饮汤调下;五岁以上一钱半;大人三钱。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泻回阳散方

诃子(炮) 紫苏(蒸) 青皮(去白) 肉桂(不见火。各半两) 神曲 麦檗(各一分半) 甘草 陈皮 丁香(不见火。各一分) 草豆蔻(一个,生)

上为末。每服半钱,米饮下。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小儿脾胃虚弱,脏腑滑泄,健脾丸方

干姜 良姜 桂 附子(各等分)

上件为末,面糊为丸黄米大。每服十丸,米饮下,大人每服二十丸。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大人、小儿泻痢方。

黄柏(一两) 胆矾(半两,为末) 生姜(一两,取汁)

上二味搽在黄柏上,火炙紫色,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煎艾醋汤,吞下五丸。小儿吐泻,米饮下五、七丸。

长沙医者郑愈传豆蔻散 止大人、小儿泻方。

上用肉豆蔻一个,去心,硫黄一块,入在肉豆蔻内去心处,却将豆蔻心末面上盖硫黄,再用面饼子裹上面,更用湿纸,慢火内烧熟为末。每服半钱,米饮汤调下,不计时候。

长沙医者郑愈传治大人、小儿湿毒,冷热不调,泄泻,乳食不化,豆蔻散方

肉豆蔻(三个) 草果子(五个) 艾叶(五钱) 藿香叶(三钱)

上件为细末。每服一钱,米饮调下。

目录
设置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