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懊 而热,不能食,时欲吐,名曰酒疸。

○夫病酒黄胆,必小便不利,其候心中热,足下热,是其证。

○酒黄胆者,或无热,静言了了,腹满欲吐,鼻燥。其脉浮者,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

○酒疸心中热,欲吐者,吐之愈。

○酒黄胆,心中懊 或热痛,栀子大黄汤主之。

○酒疸下之,久久为黑疸,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齑状,大便正黑,皮肤爪之不仁,其脉浮弱,虽黑微黄,故知之。(《金匮》)

《金匮》治酒疸,用或吐、或下之法,言虽错出,义实一贯。盖酒之积热入于膀胱,则气不化,小便不利。积于上焦,则心中热。积于下焦,则足下热。其无心中足下热者,则清言了了,而神不昏,但见腹满欲吐鼻燥三证,可知其膈上与腹中,阴阳交病,须分先后治之。当辨脉之浮沉,以定吐下之先后。脉浮,病在膈上,阳分居多,先吐上焦,而后治其中满。脉沉弦,病在腹中,阴分居多,先下其中满,而后治其上焦。若但心中热欲呕,则病全在上焦,吐之即愈。其酒热内结,心神昏乱而作懊 ,及痛楚者,则不可不下。但下法劫病,不可久用,久久下之,必脾肺之阳尽伤,不能统领其阴血,其血日趋于败而变黑耳。仲景于一酒疸,胪列先后次第,以尽其治,精详若此。

○酒疸之黑,与女劳疸之黑,殊不相同,女劳疸之黑,为肾气所发;酒疸之黑,乃营血腐败之色。营者水谷之精气,为湿热所瘀而不行,其光华之色转为晦黯,心胸嘈杂如啖蒜齑,其芳甘之味变为酸辣,乃至肌肤不仁,大便正黑,脉见浮弱,皆肺金治节之气不行而血瘀也。必复肺中清肃之气,乃可驱营中瘀浊之血,较女劳疸之难治,特一间耳。方书但用白术汤理脾气解酒热,抑何庸陋之甚耶!(喻嘉言)

疸证,惟黑疸最剧,良由酒后不禁酒湿流入髓脏所致,土败水湮之兆。始病形神未槁,尚有湿热可攻,为治疸之向导。若病久肌肤消烁,此真元告匮,不能回荣于竭泽也。(张路玉)

目录
设置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