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五朝

《医述》 程杏轩 1.22千字

上工治痘,一见定吉凶,次则三朝决生死,三朝不能决,不可与言治矣。

○虚中夹毒,三、四朝最难用药,热毒务在必清,而元气又不可罔顾。予尝用黄连、石膏、犀角、地黄、紫草、红花、丹皮、栀子之类,少加人参监之。譬犹用兵,须择膂力过人者,虑其卤莽,必以老成监其后,俾热毒化而气血不伤,多有成功。此法予师与方搏九先生得之,时人不悟也。古人发表有参苏饮、人参羌活散,攻里有黄龙汤,和解有小柴胡汤,清胃有人参白虎汤,治痢有参连饮,皆难于清解,不可用人参而不得不用者,援为治痘比例,何独不可?

○真实火证,必用清凉。清凉之剂不宜早,亦不宜迟,得力在三、四朝,三、四朝不急清,后虽用之,痘必不受。譬如禾苗浇灌在初种时,若苗既长成,灰粪虽加,已无及矣。

○四、五朝,痘色光亮者不好,枯涩者亦不好,不枯不亮之间,须要理会得。

○痘出三日,点至足下为齐。若繁密,点不至足,曰无根,后必生变。足冷不温者,以葱艾煎汤洗,暖覆片时,点渐透者吉。

○痘三朝出齐之后,当清与否,总以唇舌为准,必须舌干唇燥,二便闭结,方可重用清凉。若唇舌淡润而无里证,痘虽稠密,或干红紫滞,只宜淡剂清解,黄连、石膏、犀角、地黄之类,不可浪用。若清凉太过,八、九朝多致痒泻内攻而死。

○不但清剂不宜太过,一见唇舌淡润,即宜早进参、 ,合之归、芎、甘、桔、防风、僵蚕,以导其行浆之路,浆成早则毒化易,浆迟滞则毒化难。里无实火,浪用清凉,脓安得成?脓不成则毒必不化,欲不生变,其可得乎?(《橡村痘诀》)

翁氏云∶三日、四日,痘出当齐,点至足心,势方安静。若幼小之儿,气血易周,常有未及三日而发齐者。年长之体,四日已外,犹有增发者,痘稀数不盈百,不必点至足心。辨明形色,身体强壮,痘属上中,方可许其无虑。倘幼小弱质,或病后,或带别病,而后布痘,未可见痘好浪许。(叶天士)

三、四日,欲其胖,宜用鼠粘子,透发痘标,又能起胖。僵蚕,起胖时妙药,能胖痘,又能助浆。夫痘已胖,即欲其成浆,此味又能治游红痘,三、四、七、八日皆可用。

○三、四日未能发胖,行浆药中可用鸡冠血酒乳,或恐酒助毒发痒,然亦无妨。

○穿山甲大能发痘起胖,再以僵蚕佐之,何虑其不胖乎?(《仁端录》)

痘至五日,内外证平,宜该起发退红。不尔,正气必虚,方中倍加参、 ,为唤浆法。(《慈幼筏》)

起胀

痘不起胀,其亡速也。起胀之科,气至焉,血次焉。起胀之由,火蒸之,水腾之。不此之务,而攻发以求胀,是揠苗也,是犹敝车羸马,而鞭策以求进也。痘一见点,则毒分于外,气卫其宫,血守其中。今气不至,不能托毒于外,毒得跨迹门墙之内,故不起耳。间有起者,中空暗薄,气至不盛也,血次不继也,由于火不足蒸也,水不足腾也,将息之余烟,欲枯之微泽也,不久倒塌而亡。(《黄帝逸典》)

痘毒未发,伏于命门,本与气血不曾交会,及其发而赴胃,胃多气血而主肌肉,毒与气血交会于胃,而痘乃出。既交矣,毒与气血混而为一,气血之中安肯容毒?于是领载而出,出而长,长而灌,及其成功,毒既结而为疤,气血返而归于吾体,一有窒碍,则变态百出矣。是以出齐之后,未灌之先,不存地步,何以容受?

是起胀为行浆之要道也。医家于此当求过第二关。

○或曰∶痘之起胀,如造蒸饼之上板笼,此喻最确。

○血热之痘,火盛毒壅,气血为其所烁,毒结于中,何能起胀?急宜凉血解毒,毒解则火退,火退则气血分,而痘自起。

○痘以元气为主,起胀者气至也。气虚不能充畅,何能起胀,急用保元,佐以松肌活血,则气血自分矣。(《橡村痘诀》)

凡起胀时色焦紫者,毒盛也;形大皮薄而起绉纹者,毒盛气虚也;顶红满者,血滞也。滞者活之,焦者清之,气虚毒盛,补而兼解之。但面部有一、二悦目可爱,用药当节,则枯者润,薄者浓,而生意勃然矣。(《慈幼筏》)

目录
设置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