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之为病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续集》 彭子益 2.42千字

太阴脾脏病

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凡称太阴病,皆太阴脾脏病,乃里病,非经病。少阴厥阴准此。此一章,论太阴病之提纲。阴脏病寒,本体原来阴寒故也。少阴厥阴准此。)

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脏有寒也,宜服四逆辈。

(不渴二字,为阴寒用热药之据。)

少阴肾脏病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少阴肾脏,水火二气,阴脏病塞,则寒水灭火。寒而无火,故但欲寐而不能寐。无火故脉来微细也。少阴病之提纲。)

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腑阳病热口中苦,脏阴病寒口中和。“和”字乃不苦之意。肾主骨,肾寒故背寒。)

少阴病,身体疼,手足寒,骨节痛,脉沉者,附子汤主之。

(少阴脏病,则阴盛阳衰,水寒灭火,故主附子。以上二章,论少阴病之外证。)

厥阴肝脏病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厥阴阴脏,本体阴寒,阴寒盛于下,故虚热现于上耳。此一章,论厥阴病之提纲。)

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为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令病者静而复时烦,此为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当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

(蛔乃木气中之阳气所成,厥阴本体,阳微而动。与太阴少阴不同处,此一章,引脏厥以证蛔厥也。)

伤寒五六日,腹中痛,若转气下趋少腹者,此欲作利也。

(转气下趋少腹,肝木下陷,木气疏泄,故利。此一章,论下利属于木气之下陷。)

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外热汗出,阳气外散,下利见之,故用大温。厥有阴证之厥、阳证之厥,以其他外证阴阳分之。)

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痛,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

(凡用四逆汤,皆阴寒阳微之险证也。)

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此阳气将脱之象也。以上三章,论厥阴本体病之危险各证。)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主之。

(血虚而寒故肢厥脉细,较前数证为顺也。此一章,论厥阴之轻证。)

阳明胃腑病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也。

(一部伤寒论,惟阳明胃腑有可下实证。此一章,论阳明胃腑病之提纲。)

伤寒三日,阳明脉大。

(大者,实大也。大脉有虚实之分。三日详传经篇。)

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证仅蒸蒸发热,乃胃家实之渐也。以上二章,论阳明胃腑病成之渐。)

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宜大承气汤下之。若能食者,但硬耳。

(燥屎乃胃家实之物,故下燥屎,病乃能愈。荣卫与阳明胃腑都病称二阳并病。但硬言不燥也。)

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

(胃中食物,被燥气炼干,故称燥屎。)

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

(宿食为燥气炼干成燥屎。)

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得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

(小便不利,喘气不卧,皆是燥热伤津。阳明下证,需小便利,燥热伤津,故不利也。以上四章,论阳明胃腑下证之实据。)

阳明病,潮热,大便微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矢气者,此有燥屎,乃可攻之。若不转矢气,此但初头硬,后必溏,攻之必胀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复硬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不转矢气者,慎不可攻也。

(必兼潮热之便硬,乃可用大承气汤下之。矢,古庇字,转矢气者,放屁也。此一章,示人慎重用下之法。)

太阳膀胱腑病

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膀胱阳腑,阳腑病热,血下热去,所以自愈。太阳病,荣卫病也。热结膀胱,太阳阳腑自病也。)

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血证谛也,抵当汤主之。

(荣卫病时而脉沉、发狂、少腹硬,膀胱热也。)

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当丸。

(热不实,小便不利,必热实,小便乃利。)

太阳病六七日,表证犹存,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以热在下焦,少腹当硬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当汤主之。

(荣卫之中,有太阳之经,腑热则经热入里。以上四章,论太阳膀胱腑病,则名实相符之太阳病也。太阳腑病,只有四章。)

少阳胆经病

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此一章,论少阳经病之提纲。)

伤寒中风五六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心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胁下痞,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非表可汗,非里可温可下,只可和解,故曰经病。所有诸证,皆少阳经气升降不和之现象。)

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

(邪乃胆木克胃土,痛乃肝木克脾土。)

伤寒四五日,身热恶寒,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少阳经循胁下行,胁下满,故属少阳经病。四五日详传经篇。以上三章,论少阳皆虚证。)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下利乃胃热,痞呕乃经结,故解经兼下胃。此一章,论少阳实证,然实在胃腑,少阳经证仍虚也。)

目录
设置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