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阴肝脏热病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续集》 彭子益 1.28千字

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诸四逆厥者,不可下,虚家亦然。

(降极而升,升极而降,阴阳相接,便不见厥。)

伤寒,一二日以至四五日而厥者,必发热。前热者后必厥,厥深者,热亦深,厥微者,热亦微。厥应下之,而反发汗者,必口伤烂赤。

(阴阳往复,厥热迭现。“下”字作“清”字解。)

伤寒,厥五日,热亦五日,设六日当复厥,不厥者自愈。厥终不过五日,以热五日,故知自愈。

(升降匀和,则六日不厥。)

伤寒,厥四日,热反三日,复厥五日,其病为进。寒多热少,阳气退,故为进也。

(厥多为阳退,则上章厥应下之,乃热深也。热深亦厥,阳退亦厥,寒热之分,全凭脉证。)

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恐为除中,食以索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恐暴热来出而复去也。后三日,脉之,其热续在者,期之旦日夜半愈。所以然者,本发热六日,厥反九日,复发热三日,并前六日,亦为九日,与厥相应,故期之旦日夜半愈。后三日脉之而脉数,其热不罢者,此为热气有余,必发痈脓也。

(六日九日设词。食后发热,胃阳外散也。以上五章,论厥阴肝脏。阳复生热,仍以阳退生寒以明之也。)

伤寒,发热四日,厥反三日,复热四日,厥少热多,其病当愈。四日至七日热不除者,必便脓血。

(厥少热多,阳气复旺,阴经之热,最伤血也。)

伤寒,热少厥微,指头寒,默默不欲食,烦躁数日,小便利,色白者,此热除也,欲得食,其病为愈,若厥而呕,胸胁烦满者,其后必便脓血。

(厥与呕烦并见,热蓄于阴经之中,故便脓血。)

下利,脉数而渴者,今自愈。设不差,必圊脓血,以有热故也。

(阴经阳复之热,最伤阴血故也。)

伤寒,先厥,后发热而下利者,必自止。见厥复利。

(由阴转阳,故利自止。由阳转阴,故复利。)

伤寒,先厥后热,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为痹。

(汗出伤阴,咽痛热滞,故喉痹。痹者,血伤也。)

发热无汗,而利必自止。若不止,必便脓血。便脓血者,其喉不痹。

(热伤阴部,故便脓血,热血俱去,故喉通也。)

下利,寸脉浮数,尺脉自涩者,必圊脓血。

(浮数经热,尺涩阴热。阴经属血,热故脓血。)

下利,有微热而渴,脉弱者,今自愈。

(微热而渴为阳复,脉弱乃阳复本象。)

厥阴病欲饮水者,少少与之。

(欲饮为阳复之热。微阳初复,难消化水也。)

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也,白头翁汤主之。

(木陷阳复,故下利有热。热清,木气自升。)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木热下陷,而又疏泄,疏泄不通,故下重。)

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

(厥阴阳复,阴阳未调,故烦。心下濡,有湿也。)

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

(此燥屎,乃阴液被阳复之热所伤而成者。凡可下之利,必水中夹硬粒,且利时有屁,舌有黄胎。以上十三章,论厥阴肝脏阳复生热伤血。)

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饥而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吐之,宜瓜蒂散。

(肢冷脉紧,痰阻清阳,风木郁冲,故饥不食。此一章论厥阴肝脏阳复之吐证。)

目录
设置
手机阅读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