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按:医道之不明也,皆由于讲方而不穷经之故。《神农本草经》明药性也,未尝有配合之方。《灵枢》、《素问》明造化阴阳之理,原其得病之由,除鸡矢醴、半夏秫米汤等方外无方。《难经》八十一章,阐明《内经》之旨,以补《内经》所未言,亦无方。至汉·张仲景得商·伊圣《汤液经》,著《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专取伊圣之方,而立三百九十七法,法以方而行,方以法而定,开千百年之法眼,不可专谓为方。仲景后此道渐晦,至唐赖有孙思邈,起而明之,著《千金方》,其方俱从《伤寒论》套出,又将《伤寒论》一一备载不遗。惜其字句不无增减,章节不无移易,又不能阐发其奥蕴,徒汲汲于论中各方,临摹脱换,以求新异,且续刻《千金翼》以养性补益各立一门,遂致后医以补脾补肾、脾肾双补、补气补血、气血两补、温补凉补、不温不凉之平补等方迎合于富贵之门,鄙陋之习由此渐开,究非《千金方》之过,不善读《千金方》之过也。后学若取其所长,弃其所短,则《千金》书何尝非仲景书之翼也耶。《千金》私淑仲景,时有羹墙之见,其方托言龙宫秘方,盖以仲景居卧龙冈,其《伤寒》、《金匮》方即为龙宫方,老生恒谈神明瘁鬼神来告,岂其真为神授哉。家严少孤,家徒四壁,半治举子业,半事刀圭家,日见各医竞尚唐宋各汇方,金元刘、张、朱、李四大家,以及王宇泰、薛立斋、张景岳、李士材辈,滥收各方而为书,是有方之书得,而无方之书遂废,心甚悯之,每欲以家藏各方书付之祖龙,而于无方之《本经》《内经》《难经》之祖述伊圣之经方,仲景书寝食数十年弗倦,自《千金》以下无讥焉。壬子登贤书后,寓都门,适伊云林先生患中风证,不省人事,手足偏废,汤米不入者十余日,都门名医咸云不治,家严以二大剂起之,名噪一时,就诊者门外无虚。辄后因某当事,强令馆于其家,辞弗就,拂其意。癸丑秋托病而归,后出宰畿辅,恐以医名蹈癸丑岁之前辙,遂绝口不谈,犹私自著书,尝语蔚曰:三不朽事,立言居其一,诗文词赋不与焉。有人于此,若能明仲景之道,不为异端末学所乱,民不夭札,其功德且及于天下后世也。前刻《公余医录》等书,皆在保阳官舍而成,而《伤寒论》、《金匮要略浅注》二书,稿凡三易,自喜其深入显出,自王叔和编次,成无己注释后,若存若没,千有余年,至今日方得其真谛,与时俗流传之医书大有分别。所苦者,方中分两轻重、煮渍先后、分服顿服、温服少冷服等法,毫厘间大有千里之判,不得从俗本。编为歌括,以便记诵,命蔚于歌括后,各首拟注,亲笔改易,其于(蔚)之千虑一得处,则圈之又圈,点之又点,意欲大声急呼,唤醒千百医生,靡靡欲悟中,忽然警觉而后快。至于《金匮》方,又命弟元犀韵之,蔚则仿建安许氏内台方议体,为之逐条立议焉。盖以高年之心,不堪多用,蔚与弟元犀不过效有事服劳之道,非敢轻动笔墨也云尔。
时嘉庆二十四年岁次己卯冬至后五日也,男蔚谨识
蔚再按:以上拟注及附识一条,皆家严亲笔圈点,蔚谨遵而不敢违,付刻后每欲于注中说未了者,续出数条,庶无剩义,因阅时贤徐灵胎医书六种,其首卷有论六条,颇见晓畅,蔚可以不必再续也。今附录于后,以公同好。
方药离合论(论共六首,俱徐灵胎著。灵胎名大椿,江苏吴江人也。)
方之与药,似合而实离也,得天地之气,成一物之性,各有功能,可以变易血气以除疾病,此药之力也。然草木之性,与人殊体,入人肠胃,何以能如人之所欲以致其效?圣人为之制方以调剂之,或用以专攻,或用以兼治,或相辅者,或相反者,或相用者,或相制者,故方之既成,能使药各全其性,亦能使药各失其性,操纵之法,有大权焉,此方之妙也。若夫按病用药,药虽切中,而立方无法,谓之有药无方。或守一方以治病,方虽良善,而其药有一二味与病不相关者,谓之有方无药。譬之作书之法,用笔已工而配合颠倒,与夫字形俱备而点画不成者,皆不得谓之能书。故善医者,分观之而无药弗切于病情,合观之而无方不本于古法,然后用而弗效,则病之故也,非医之罪也。而不然者,即偶或取效,隐害必多,则亦同于杀人而已矣。至于方之大小奇偶之法,则《内经》详言之,兹不复赘云。
- 伤寒论浅注补正序
- 伤寒浅注序
- 长沙方注小引
- 仲景原序
- 浅注凡例
- 补正凡例
- 读法
- 上中下本标中气图
- 脏腑应天本标中气图
- 张仲景伤寒论原文浅注补正目录
- 伤寒论浅注补正卷一上
- 辨太阳病脉证篇
- 桂枝汤方
- 桂枝加葛根汤方
- 桂枝去芍药汤方即桂枝汤原方去芍药
-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
- 桂枝麻黄各半汤方
- 桂枝二麻黄一汤方
- 白虎加人参汤方
- 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
- 甘草干姜汤方
- 芍药甘草汤方
- 调胃承气汤方
- 四逆汤方
- 葛根汤方
- 葛根加半夏汤方
- 葛根黄芩黄连汤方
- 麻黄汤方
- 大青龙汤方
- 小青龙汤方
- 伤寒论浅注补正卷一中
- 辨太阳病脉证篇
- 干姜附子汤方
-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方
-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
- 桂枝甘草汤方
-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 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方
-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
- 芍药甘草附子汤方
- 茯苓四逆汤方
- 五苓散方
- 茯苓甘草汤方
- 栀子豉汤方
- 栀子厚朴汤方
- 栀子干姜汤方
- 真武汤方
- 节
- 节
- 小柴胡汤方
- 小建中汤方
- 大柴胡汤方
- 柴胡加芒硝汤
- 桃核承气汤方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
- 桂枝汤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
- 桂枝加桂汤方
-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
- 伤寒论浅注补正卷一下
- 辨太阳病脉证篇
- 抵当汤方
- 抵当丸方
- 大陷胸丸方
- 大陷胸汤方
- 小陷胸汤方
- 文蛤散方
- 白散方
- 柴胡桂枝汤
-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
- 半夏泻心汤方
- 十枣汤方
- 大黄黄连泻心汤方
- 附子泻心汤方
- 生姜泻心汤方
- 甘草泻心汤方
- 赤石脂禹余粮汤方
- 旋覆代赭石汤方
- 桂枝人参汤
- 瓜蒂散方
- 黄芩汤方
- 黄连汤方
- 桂枝附子汤
- 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
- 甘草附子汤方
- 白虎汤方
- 炙甘草汤方
- 伤寒论浅注补正卷二
- 辨阳明病脉证
- 大承气汤方
- 小承气汤方
- 栀子豉汤方(见太阳)
- 猪苓汤方
- 蜜煎导方
- 猪胆汁方
- 茵陈蒿汤方
- 吴茱萸汤方
- 麻仁丸方
- 栀子柏皮汤方
-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方
- 伤寒论浅注补正卷三
- 辨少阳病脉证篇
- 伤寒论浅注补正卷四
- 辨太阴病脉证篇
- 桂枝加芍药汤方
- 伤寒论浅注补正卷五
- 辨少阴病脉证篇
-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
- 麻黄附子甘草汤方
- 黄连阿胶汤方
- 附子汤方
- 桃花汤方
- 猪肤汤方
- 甘草汤方
- 桔梗汤方
- 苦酒汤方
- 半夏散及汤方
- 白通汤方
- 白通加猪胆汁汤方
- 真武汤加减法
- 通脉四逆汤方
- 四逆散方
- 伤寒论浅注补正卷六
- 辨厥阴病脉证篇
- 乌梅丸方
- 当归四逆汤方
-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
- 麻黄升麻汤方
- 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方
- 白头翁汤方
- 伤寒论浅注补正卷七
-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法
- 四逆加人参汤方
- 理中丸方
-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脉证
- 烧裈散方
- 枳实栀子豉汤方
- 牡蛎泽泻散方
- 竹叶石膏汤方
- 辨痉湿暍脉证
- 跋
- 附识
- 古方加减论
- 方剂古今论
- 古今方剂大小论
- 煎药法论
- 服药法论
- 考古
- 劝读十则
- 医病顺其自然说
- 征引一
- 征引二
- 征引三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