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十四枚,擘) 香豉(四合,绵裹)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两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二张以吐下后虚烦无复吐之理,此因瓜蒂散用香豉而误传之也。)
男元犀按:(此汤旧本有得吐止后服等字,故相传为涌吐之方,高明如柯韵伯,亦因其说,惟张隐庵、张令韶极辨其讹,曰瓜蒂散二条,本经必曰吐之。栀子汤六节,并不言一吐字,且吐下后虚烦,岂有复吐之理乎?因此瓜蒂散内用香豉二合而误传之也。愚每用此方服之,不吐者多,亦或有时而吐,要之吐与不吐,皆药力胜病之效也,其不吐者所过者化即雨露之用也,一服即吐者,战则必胜,即雷霆之用也,方非吐剂,而病间有因吐而愈者,所以为方之神妙。栀子色赤象心,味苦属火,性寒,导火热之下行,豆形象肾,色黑入肾,制造为豉,轻浮引水液之上升,阴阳和水火济,而烦热懊憹结痛等证俱解矣。原本列于太阳,主解烦,非吐剂,而有时亦能涌吐也。韵伯移入阳明,只知为吐剂,泄阳明之烦热,即此为仁者见仁,知者见知也。)
栀子生姜豉汤,即前方加生姜五两,煎法同。
栀子甘草豉汤,即栀子豉汤加甘草二两,煎法同。
蔚按:(栀、豉解见上。汗吐下后中气虚,不能交通上下,故加甘草以补中。呕者汗吐下后胃阳已伤,中气不和而上逆,故加生姜暖胃解秽而止逆也。)
发汗若下之,(其热宜从汗下而解矣,)而(竟不解,为)烦热,(且烦不解,留于)胸中(而)窒(塞不通)者,(以)栀子豉汤主之。(盖以胸中为太阳之里、阳明之表,其窒塞因烦热所致,必令烦热止而窒塞自通矣。)
此一节言栀子豉汤不特交通上下,而且能调和中气也。按此证最多,须当切记。
正曰:胸中是上焦心肺所司,解胸中是调和中气,误将上焦作中焦解,岂不差耶。不知胸前之大膈膜,后连背脊,前抵胸骨尽处,其膈之内皮循腔子上会于肺系,下生包络而通于心。所谓胸中即指膈膜以上肺系以下而言,乃肺与心包络三者之部位也。《内经》云:肺为相傅之官,主制节,其心火不令太过。今因心火太过,肺之清金不能制节之,故致烦热,热甚气壅故胸中窒。主用栀子者,栀子花白子赤,得金水之气而归于心,有似肺金制节心火之象,其实有膈膜之形,故专主膈上包络心间之治法也。仲景方证精密,读者所当细究。
伤寒五(日至)六日,(六经已周,)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知太阳之里、阳明之表搏结,俱)未欲解也,(以)栀子豉汤主之。
此一节言栀子豉汤不特升降上下,而亦能和解表里也。
伤寒下后,(多属虚寒,然亦有邪热留于心腹胃而为实热证者。热乘于心则)心(恶热而)烦,(热陷于腹则)腹(不通而)满,(热留于胃则胃不和而)卧起不安者,(以)栀子厚朴汤主之(取枳实之平胃、厚朴之运脾,合栀子之止烦,以统治之也。
此一节言栀子豉汤能清伤寒下后之余热也。按此证最多,又当切记。
- 伤寒论浅注补正序
- 伤寒浅注序
- 长沙方注小引
- 仲景原序
- 浅注凡例
- 补正凡例
- 读法
- 上中下本标中气图
- 脏腑应天本标中气图
- 张仲景伤寒论原文浅注补正目录
- 伤寒论浅注补正卷一上
- 辨太阳病脉证篇
- 桂枝汤方
- 桂枝加葛根汤方
- 桂枝去芍药汤方即桂枝汤原方去芍药
-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
- 桂枝麻黄各半汤方
- 桂枝二麻黄一汤方
- 白虎加人参汤方
- 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
- 甘草干姜汤方
- 芍药甘草汤方
- 调胃承气汤方
- 四逆汤方
- 葛根汤方
- 葛根加半夏汤方
- 葛根黄芩黄连汤方
- 麻黄汤方
- 大青龙汤方
- 小青龙汤方
- 伤寒论浅注补正卷一中
- 辨太阳病脉证篇
- 干姜附子汤方
-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方
-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
- 桂枝甘草汤方
-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 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方
-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
- 芍药甘草附子汤方
- 茯苓四逆汤方
- 五苓散方
- 茯苓甘草汤方
- 栀子豉汤方
- 栀子厚朴汤方
- 栀子干姜汤方
- 真武汤方
- 节
- 节
- 小柴胡汤方
- 小建中汤方
- 大柴胡汤方
- 柴胡加芒硝汤
- 桃核承气汤方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
- 桂枝汤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
- 桂枝加桂汤方
-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
- 伤寒论浅注补正卷一下
- 辨太阳病脉证篇
- 抵当汤方
- 抵当丸方
- 大陷胸丸方
- 大陷胸汤方
- 小陷胸汤方
- 文蛤散方
- 白散方
- 柴胡桂枝汤
-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
- 半夏泻心汤方
- 十枣汤方
- 大黄黄连泻心汤方
- 附子泻心汤方
- 生姜泻心汤方
- 甘草泻心汤方
- 赤石脂禹余粮汤方
- 旋覆代赭石汤方
- 桂枝人参汤
- 瓜蒂散方
- 黄芩汤方
- 黄连汤方
- 桂枝附子汤
- 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
- 甘草附子汤方
- 白虎汤方
- 炙甘草汤方
- 伤寒论浅注补正卷二
- 辨阳明病脉证
- 大承气汤方
- 小承气汤方
- 栀子豉汤方(见太阳)
- 猪苓汤方
- 蜜煎导方
- 猪胆汁方
- 茵陈蒿汤方
- 吴茱萸汤方
- 麻仁丸方
- 栀子柏皮汤方
-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方
- 伤寒论浅注补正卷三
- 辨少阳病脉证篇
- 伤寒论浅注补正卷四
- 辨太阴病脉证篇
- 桂枝加芍药汤方
- 伤寒论浅注补正卷五
- 辨少阴病脉证篇
-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
- 麻黄附子甘草汤方
- 黄连阿胶汤方
- 附子汤方
- 桃花汤方
- 猪肤汤方
- 甘草汤方
- 桔梗汤方
- 苦酒汤方
- 半夏散及汤方
- 白通汤方
- 白通加猪胆汁汤方
- 真武汤加减法
- 通脉四逆汤方
- 四逆散方
- 伤寒论浅注补正卷六
- 辨厥阴病脉证篇
- 乌梅丸方
- 当归四逆汤方
-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
- 麻黄升麻汤方
- 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方
- 白头翁汤方
- 伤寒论浅注补正卷七
-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法
- 四逆加人参汤方
- 理中丸方
-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脉证
- 烧裈散方
- 枳实栀子豉汤方
- 牡蛎泽泻散方
- 竹叶石膏汤方
- 辨痉湿暍脉证
- 跋
- 附识
- 古方加减论
- 方剂古今论
- 古今方剂大小论
- 煎药法论
- 服药法论
- 考古
- 劝读十则
- 医病顺其自然说
- 征引一
- 征引二
- 征引三
手机扫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