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前方加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五味㕮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恶寒止,停后服。
蔚按:(《伤寒论》大旨,以得阳则生,上节言汗之遂漏,虑其亡阳,此节下后言脉促胸满,亦恐亡阳。盖太阳之气由至阴而上于胸膈,今因下后而伤胸膈之阳,斯下焦浊阴之气僭居阳位而为满,脉亦数中一止而为促,治宜急散阴霾,于桂枝汤去芍药者,恐其留恋阴邪也。若见恶寒为阳虚已极,徒仰其阴无益,必加熟附以壮其阳,方能有济,喻嘉言、程扶生之解俱误。)
太阳(头痛项强发热恶寒之)病,得之八(日,已过至)九日,(正当少阳主气之期,藉其气以为枢转,故)如疟状,(亦见寒热往来,究竟)发热恶寒,(现出太阳本证与真疟不同。所幸者,寒热并见之中,)热(较)多(而)寒(却)少,(太阳以阳为主热多是主胜客负,露出吉兆。)其人不呕,(邪不转属少阳,)圊便欲自可,(邪不转属阳明,其寒热)一日二三度发,(不如疟之有定候。太阳得少阳之枢转,邪气有不能自容之象,)脉微(者为邪衰,)缓者(为正复,皆)为欲愈(之证脉)也。(设)脉(但见其)微(而不见其缓,是邪衰而正亦衰也。不见其发热,)而(但见其)恶寒者,(是客胜主负也。盖太阳底面即是少阴,今脉微即露少阴脉沉细之机,恶寒即伏少阴,厥逆及背寒之兆。)此(不独太阳虚,而少)阴(与太)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虽然证脉如此,宜其面色热色矣,而)面色反有热色者,(以诸阳之会在于面,犹幸阳气未败,尚能鼓郁热之气而见于面,独恨阳气已虚,)未(能遂其所)欲,(自作小汗而)解也。(兹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辨其面色有热色,而知郁热之气欲达于肌表,又察其肌表之气未和,而知周)身必痒,(邪欲出而不能出,)宜桂枝麻黄各半汤(以助之)。
此一节言病在太阳,值少阳主气之期而藉其枢转也。
正曰:此一节当分作三段解:第一段言得少阳之气化而脉缓病衰、热多寒少者,为欲愈也;第二段反接,言脉若不缓而见微,热若不多,而但恶寒者,此非少阳欲愈之证,乃少阴太阳俱虚,不可更汗下吐也;第三段又激转第二段之意,承言但恶寒者,固是虚寒,若但恶寒而面色反有热色者,又不得作虚寒论,乃是太阳外寒固闭,郁热壅遏,身痒无汗,以不得外解而然,又宜桂麻各半以发其汗,幸勿作虚寒例也。如此分作三段,则尺幅之中一波三折。其辨证也,真如剥蕉抽茧,层层透脱。《浅注》牵连一片,故不了当。
- 伤寒论浅注补正序
- 伤寒浅注序
- 长沙方注小引
- 仲景原序
- 浅注凡例
- 补正凡例
- 读法
- 上中下本标中气图
- 脏腑应天本标中气图
- 张仲景伤寒论原文浅注补正目录
- 伤寒论浅注补正卷一上
- 辨太阳病脉证篇
- 桂枝汤方
- 桂枝加葛根汤方
- 桂枝去芍药汤方即桂枝汤原方去芍药
-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
- 桂枝麻黄各半汤方
- 桂枝二麻黄一汤方
- 白虎加人参汤方
- 桂枝二越婢一汤方
-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
- 甘草干姜汤方
- 芍药甘草汤方
- 调胃承气汤方
- 四逆汤方
- 葛根汤方
- 葛根加半夏汤方
- 葛根黄芩黄连汤方
- 麻黄汤方
- 大青龙汤方
- 小青龙汤方
- 伤寒论浅注补正卷一中
- 辨太阳病脉证篇
- 干姜附子汤方
-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方
-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
- 桂枝甘草汤方
-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方
- 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方
-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方
- 芍药甘草附子汤方
- 茯苓四逆汤方
- 五苓散方
- 茯苓甘草汤方
- 栀子豉汤方
- 栀子厚朴汤方
- 栀子干姜汤方
- 真武汤方
- 节
- 节
- 小柴胡汤方
- 小建中汤方
- 大柴胡汤方
- 柴胡加芒硝汤
- 桃核承气汤方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
- 桂枝汤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
- 桂枝加桂汤方
-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
- 伤寒论浅注补正卷一下
- 辨太阳病脉证篇
- 抵当汤方
- 抵当丸方
- 大陷胸丸方
- 大陷胸汤方
- 小陷胸汤方
- 文蛤散方
- 白散方
- 柴胡桂枝汤
- 柴胡桂枝干姜汤方
- 半夏泻心汤方
- 十枣汤方
- 大黄黄连泻心汤方
- 附子泻心汤方
- 生姜泻心汤方
- 甘草泻心汤方
- 赤石脂禹余粮汤方
- 旋覆代赭石汤方
- 桂枝人参汤
- 瓜蒂散方
- 黄芩汤方
- 黄连汤方
- 桂枝附子汤
- 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
- 甘草附子汤方
- 白虎汤方
- 炙甘草汤方
- 伤寒论浅注补正卷二
- 辨阳明病脉证
- 大承气汤方
- 小承气汤方
- 栀子豉汤方(见太阳)
- 猪苓汤方
- 蜜煎导方
- 猪胆汁方
- 茵陈蒿汤方
- 吴茱萸汤方
- 麻仁丸方
- 栀子柏皮汤方
-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方
- 伤寒论浅注补正卷三
- 辨少阳病脉证篇
- 伤寒论浅注补正卷四
- 辨太阴病脉证篇
- 桂枝加芍药汤方
- 伤寒论浅注补正卷五
- 辨少阴病脉证篇
- 麻黄附子细辛汤方
- 麻黄附子甘草汤方
- 黄连阿胶汤方
- 附子汤方
- 桃花汤方
- 猪肤汤方
- 甘草汤方
- 桔梗汤方
- 苦酒汤方
- 半夏散及汤方
- 白通汤方
- 白通加猪胆汁汤方
- 真武汤加减法
- 通脉四逆汤方
- 四逆散方
- 伤寒论浅注补正卷六
- 辨厥阴病脉证篇
- 乌梅丸方
- 当归四逆汤方
-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方
- 麻黄升麻汤方
- 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方
- 白头翁汤方
- 伤寒论浅注补正卷七
-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法
- 四逆加人参汤方
- 理中丸方
-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脉证
- 烧裈散方
- 枳实栀子豉汤方
- 牡蛎泽泻散方
- 竹叶石膏汤方
- 辨痉湿暍脉证
- 跋
- 附识
- 古方加减论
- 方剂古今论
- 古今方剂大小论
- 煎药法论
- 服药法论
- 考古
- 劝读十则
- 医病顺其自然说
- 征引一
- 征引二
- 征引三
手机扫码阅读